撰文/摄影   潔心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斜照在罗中街那几栋百年骑楼上,女儿墙上的山花挟裹着橘红色的光芒犹如“文昌麦仔”娇羞的脸庞。没有炊烟,偶尔有不识趣的公鸡还在声嘶力竭的鸣叫。街上已经开始人来人往。通向罗峰中学的那条路上,阿公脚下的老式拖鞋有节奏的拍打着昨日喧嚣的俗尘。趋驰而过的孩子们身上洋溢着对全新一天的无限向往。骑楼环廊里,水气氤氲中的粉店老板一边熟练的操作,一边笑意盈盈的和老客打着招呼。几间粉店虽早已济济一堂,老伯和孩童最终还是找到了吃粉的位置,似乎小镇上的一切美好都要从这碗飘香的抱罗粉开始。

     粉店大多是前店后厂,家族传承的模式,这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骑楼老屋的空间构造。那些经历了特殊年月,上了年纪却掌握着一门制粉好手艺的老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离开合作社、供销社开始,就把抱罗粉这一文昌美食在各自家中传承开来。

     抱罗粉的制作大多从凌晨两三点钟开始。头天用沸水烫过并用清水浸泡十五个小时左右的大米,经机器磨浆装袋后,还要用竹竿压去里面多余的水分,放在一旁发酵。已经发酵好的粉团需要放入滚水蒸锅内蒸煮,等到粉团变软微热时放入适量的淀粉和香油、花生油不断搅拌成米糊状,这是抱罗粉源于海南粉却又有别于海南粉的最关键的一道工艺。制作抱罗粉最辛苦的一道工序是煮粉成型,将米糊装入一个底部布满均匀圆孔的圆筒内,用一块与圆筒差不多大小的圆木匀速挤压,一边挤压一边绕着锅里的滚水转,以保证落入水中的米粉长短粗细均匀有韧性。煮好的米粉用竹匾盛起,清水漂洗后就可以摆到前面的店面里进行售卖了。

     前面店铺里售卖也是家族内部的人,这一点多少有些自产自销、保质保量的意思。几口滚汤锅,一柜食味料。开水锅烫粉,另外的滚汤锅里或是不断熬煮的牛骨汤,或是新煮的猪骨猪杂汤。食柜里有各家自制的两斤成一斤的牛肉干,猪杂、本地小花生、酸笋、酸菜骨、油料、芝麻等不一而足。入得店来,只需说“粉汤”或“粉腌”,熟络的老客甚至无需多言,不需两分钟一碗鲜香的抱罗粉就会呈现在你面前。浓汁腌抱罗粉的吃法,有说源自传统海南粉做法的,有说来自东南亚华侨习惯的干捞做法。在抱罗小镇你几乎找不到一家海南粉店,但星罗棋布的南洋建筑会告诉你,这里与海外割舍不断的乡愁情怀。口感这东西,千人千味,但潔心最爱的还是传统的抱罗粉吃法,清汤油而不腻,米粉洁白晶莹,牛肉、酸笋、花生、酸菜、香菜等完美结合,柔韧、清香、爽滑的口感绝对会让你爱上这一份抱罗粉的幸福和温暖。

     粉以镇“名”,镇以粉“显”。抱罗的名字,来自于黎语中村(抱)大(罗),也就是大村之意。同样的集群式地名还有抱农、抱功、抱英、抱民、抱锦等。据目前海南保存最完整最早的《正德琼台志》记载,至少在五百年前,倚借琼山通往文昌交通便利的大村抱罗已然“集墟成市”,时谓水八图抱罗市。至于那个时候有没有这么美味的抱罗粉这就不得而知了。

                                   → END ←


==其他文字点击阅读==↘↘↘

心雨说海南之黄流味道

心雨说海南之14号信箱

心雨说海南之北山村“期颐偕老”坊

心雨说海南之世外桃源琼中响土

心雨说海南之头苑“松树大屋”

心雨说海南之清澜往昔

心雨说海南之龙塘蛇桥

心雨说海南之澄迈罗驿亦那亦

心雨说海南之白沙、牙叉地名考

白沙门天后宫——海口门户的八百年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