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玩具

1、沟通不好,陪伴太少。 堂弟去甘肃兰州念大学已经有一个多月, 一年回家的次数不超过5次。叔叔还是很想念他的。 […]

1、沟通不好,陪伴太少。

堂弟去甘肃兰州念大学已经有一个多月, 一年回家的次数不超过5次。叔叔还是很想念他的。毕竟 就只有一个孩子。

记得,堂弟2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开家乡去了深圳打工,一年才回家一次。堂弟由奶奶照顾,成了留守儿童。

叔叔阿姨当时就想着在外面多挣些钱,过年回家。给儿子更好的生活条件。

却忽视了孩子的感情需求,堂弟留守的时间多过于父母在一起。因此与父母的感情并不亲近。

直到堂弟的一次意外,他们才决定从深圳回到老家和孩子一起生活。留在孩子身边陪孩子成长。

那时堂弟6岁,和一帮大点的孩子在玩的时候,发生了冲突。右手手掌被玻璃碎片刮了深深的一道伤口。伤势严重。得知消息的叔叔阿姨心急如焚。

从深圳赶往老家。经过及时的治疗。伤势得到了缓解。

没过多久,他们便和堂弟生活在了一起。

但是堂弟与父母的关系一直不好。

生活中的沟通让亲子关系陷入的僵持,经常会出现各种争吵:

孩子:“爸,你看我做的纸手枪。”

爸爸:“好好的不学, 整个破玩意,你知道我和 你妈妈回老家陪你有多不容易吗?””

孩子:“妈,你看我的新本子好看吗?”

妈妈:“你哪来的钱?你钱多没地方花是不是?”

孩子:“妈,我想去同学家玩……”

妈妈:“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想这些!好好学习才是正事。”

很多时候,父母都不曾听孩子好好的说话。

在孩子小时候,不懂得接纳孩子的真实需求,孩子就会关闭自己的情感,回避和父母交流,直到成年,都很难恢复。


2、情感缺失,相处尴尬。

《旋风孝子》里杜淳和他爸爸,大概就是中国式父子最普遍的表现:亲子关系差

父子俩因为都是演员的关系,可能一年,也可能一两个月才见一次。

所以当节目组让父子俩坐在一起的时候,场面简直尴尬得令人无所适从:

全程偷瞄对方,但无话可说。

两人很想靠近对方,却因为实在无话可说而不得不疏远。

在尴尬之余,他们的内心多少都有些落寞吧。

不少爸爸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陪孩子不是父亲最重要的事,出去闯事业才是男人才重要的事,因而常常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错过了美好的成长瞬间。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需要父母用心经营的。


3、健康的家庭是亲子关系的良药

在《奇葩说》,颜如晶也讲了一个尴尬的故事:

因为父亲从小很少陪在她的身边,又太传统,缺乏了解和沟通的习惯。

前几天他去了美国想买点礼物回来送给女儿,但没有问如晶要买什么,反而参考柜员的意见,带回来了“小孩都喜欢”的冰雪奇缘和小猪佩奇,仿佛忘了自己女儿已经26岁了。

女儿真正想要的礼物,他却一无所知。

其实这些结果都暗藏在孩子的生活中,只是从未被发现。


曾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Z 的同学来家里玩,儿子三下五除二就把作业做好了丢到一边,跑出去玩。

Z担心儿子是敷衍,一打开看,果然错误率超级大。一下子血脉喷张,立马准备出门去找儿子回来教训一顿。

这时Z的老公刚好回来,两人一起看了作业后,客观地讨论了一下,才发现错误率并没有大到夸张的地步,做对的题目也不少。

老公还打趣说:儿子聪明,卷子太简单,他不好好做而已。

于是Z的情绪就被抚平了,找孩子发火的念头也自然消退了。

因为老公的在场,一方面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容器,帮Z分担了一些焦灼的情绪;

另一方面把Z拉到一个相对客观的距离,也悄悄地解决了儿子的危机。

二元关系会相互贴合,三元关系则会互相制衡,变成一个有空间的三角形。

世界上最大的遗憾,是相爱而相离。

中国传统的亲子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巨大的缺憾。

孩子等着父母的爱,却无法得到回应;孩子需要父母的在场,却常常被远离。

亲子关系中,父母起的作用绝不是简单的挣钱养家,而是需要和家人相爱,需要维护家庭成员的心理秩序,这才是父母的功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