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椰子壳和面板材料的选择及其处理

板胡是我国民族乐器家庭中重要一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板胡有独特的音色韵味,清淳的音质,宏亮的发音,极大的穿透力,在器乐演奏中具有统领地位;板胡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火爆,欢快喜悦或情节紧张的情绪和场面,同时也具有优美细腻的抒情优势,无论是在器乐合奏中或是独奏,都能派上用场,尤其是高音板胡用途更为广泛。
一、板胡的定位与认可
音色、音质、音量是衡量一件乐器质量的三要素。“音”是作用于人体听觉器官的一种抽象物质,我们却看不到,嗅不到,摸不着;“音乐”就是好听的“音”了;那么“音色”是什么呢?“音色”就是指某种“音”固有的特征特性,是具有标致性质的声音,它无法用指标来衡量,却能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来识别。板胡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音色特别,浓厚的韵味引人入胜,能使人聆听之后回味无穷。“音质”就是指某种乐器发音的质量。好的板胡音质“淳正”、“清晰”娓娓动听;“音量”顾名思义就是发音的大小。优质板胡音量宏大,尤其是高音板胡,发音明亮、清晰、饱满,在空旷地段拉奏,百米之外都能听到,穿透力极强,并能把板胡特有的音色韵味衬托得更美、更迷人。
高品味的板胡能集音色、音质、音量于一体,使三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板胡浓厚的音色韵味,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上音质和音量衬托,无论拉奏什么样的曲子都能使人陶醉和兴奋,这种板胡才配担当领军的角色。作为一个板胡音乐爱好者来说,能拥有一把这样的板胡,真是一生一世的快乐与荣幸。得到一把理想的板胡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因为这种板胡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它是靠拉出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板胡都能拉出来,还得看板胡发音的共鸣箱体的椰子壳和面板材料(泡桐)是否是最佳组合,否则板胡特有的音色、韵味永远也拉不出来,这种板胡算不上好的板胡。
二、椰子壳和面板材料的选择及处理
(一)椰子壳的选择
1.椰子壳的选择要求
椰子壳要选老的,老的椰子壳是黑色的,质地坚硬,发音亮而清脆;椰子壳的形状必须选十分圆正的,做高音板胡的椰子壳要选择高圆形的;椰子壳要求表面纹细、光滑,表面粗糙的椰子壳壁厚,不好加工;做高音板胡的椰子壳周长以26.7厘米到28.5厘米为好,中音板胡以31.5厘米到33厘米为好,次中音板胡以34.5厘米到37.7厘米为好,低音板胡以40.8厘米为好。
2.椰子壳的处理
椰子壳选定后即放干椰汁,锯开大小头,中音板胡大头是蒙面板,小头是留做音窗 ;挖掉壳内的厚白肉,保留椰子壳的内膜;充分晒干后用沙布打磨外壳,使壳壁厚薄均匀;高音板胡壳厚以1.5毫米为好,中音板胡壳厚以2毫米为宜;高音板胡的蒙板面直径为8.5厘米到9厘米为好,中音板胡的直径以10厘米到10.5厘米为好,次中音板胡的直径以11厘米到12厘米为好,低音板胡的直径以13厘米为宜。
三、板胡面板材料的选择
1.泡桐树的选择
蒙制板胡面板的泡桐树,要求质地结构十分疏松,这种泡桐树只有选择生长速度极快,树龄小的树才具有质地松软的特点,最好是采用定向速生栽培的泡桐树为最好。树龄以5年为准,砍伐时间宜在7月份,此时温度最高,树液流动最快,树体组织结构最疏松;砍伐后取中段中间的木材做成面板料,面板料锯成厚度为6毫米,长1米,宽15厘米的板材,置予室内充分烤干,要求烤过2个伏天后备用。
2.板胡面板厚薄的确定
板胡面板的厚薄没有定论。大厚发音尖细、迟钝、微弱,音色韵味出不来,音量上不去,大薄发音则空散不厚实,音色韵味变味,音质沙、哑、杂音多。每把板胡面板的厚薄要根据拉奏听音来不断调整面板的厚度,其方法是面板粘胶后,安装起来试拉,听音后再拆下来由厚到薄在沙布上打磨,由此反复进行,直到音脆圆润,板胡音色韵味出来,灵敏度高,内外弦音平衡为止;当板胡发音尖、细、弱,音量出不来时,说明面板太厚,要拆下继续打磨;当内弦音量出来了,外弦音仍尖细,音量出不来,说明面板还厚了一点点,稍加打磨薄一点,内外弦音平衡即可;当内弦音量到位后,外弦音上把位音弱点,但下把位音色韵色浓厚,且音质、音量都较好时,应停止打磨,宁可面板厚点,经过一断时间拉奏后,外弦音量自然会出来;当内弦音小,外弦音大时,说明面板太薄,应拆下重装面板。在一般情况下,高音板胡面板厚在3毫米左右,中音板胡在4毫米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打磨面板时一定要细心,要循序渐进,不可急躁,要着重细听音色、韵味,有时只要稍磨几下韵味就出来了,有时稍多磨几下,或用力重了一点,韵味就变了或是没有了,这是常有的事。
四、研制板胡是我一生的快乐和追求
什么样的椰子壳和面板材料(泡桐)粘胶在一起才是最佳有机组合呢?我们知道椰子壳和面板材料(泡桐)都是自然界里生长的产物,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件;椰子壳有大有小,有老有嫩,壳壁有厚有薄,形状不一;泡桐树也因生长环境不同,取材段位不同,砍伐时间不同,树龄大小不同等等,对面板材料的质地结构都有影响。这些不定的因素,必定会影响板胡发音的质量。因此,只有通过有目标的细心选择才能获得最佳有机组合,这种选择搭配,难度是较大的,几乎是百里挑一,即使做成了板胡,也还要拉上1~2年,才能成为韵味浓厚的板胡,表现出特有的个性。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即为板胡所着迷,狂想得到一把象样的高音板胡,经多次市场选购,都未如愿以偿,关键问题仍是板胡音色韵味出不来,音质和音量都不行。为此,我决心仿造研制板胡,这一研制断断续续就是二十多年,我曾用不同材料做琴筒以代替椰子壳,用不同树种材料蒙面板,结果都不理想,椰子壳和泡桐板仍是理想的组合;此后,我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参照别人好板胡样品,经多年反复研制与摸索,现在所做的板胡不论是在工艺上,还是在音色、音质、音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去年6月份,我带了两把刚做好的高音板胡专程到上海音乐学院,请板胡演奏家霍永刚教授鉴定板胡质量,霍教授试琴后,惊讶地赞道:“顶好的,顶好的嘛。”
研制板胡多年来痴迷不倦,源于兴趣与爱好,执着与自信,坚信自己能做出好板胡,每当我成功时,内心充满高兴与喜悦,回忆起自己研制板胡所走过的弯路,花费的心血,吃过的苦头,经济的付出,我觉得值得,作为一个板胡爱好者,能为我国的板胡音乐发展作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是我一生的快乐与追求。借此机会,我想将取得的一点肤浅之见,就板胡椰子壳和面板材料的选择及处理,借贵刊一角,奉献给广大板胡爱好者和制作者参考,以抛砖引玉。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