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上方蓝字↑“散文城

散文城


邯郸道

本期道客   海雨佛    




三年里,并没有哪只椰子像各种罪名一样精准地砸中过苏轼的头。这真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因为老迈的他已经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压。即使一只椰子在他的身边落地,也不会让他想到“万有引力”这件事。通常他只是想想子由,朝云;想想黄州,惠州;想想一只蛤蟆如何吞咽阳光,一个心灰之人怎么化成不系之舟。想着想着,就不自觉的拥有了一种“万有引力”——这引力对万物有效,包括一只落地的椰子。

椰子在大地上受伤,苏轼便在米贵的海南,发现了最好的食粮。

一只椰子以一种自甘堕落、自愿破裂的方式为生活窘迫的诗人提供一份甘冽的供养。在我看来,。

苏轼当然不会忘恩,却偶尔会忘形,他得意地喝着椰汁,喝着喝着,一不小心自己就变成了一只椰子,然后把生命的绚烂挤给海南,滋养出了海南千年文化的盛果。

而站在一边的儿子苏过还很年轻,没有理会到一只椰子受伤、破裂的幸福。不过他的想法更加有趣:用椰壳给父亲做一顶好看的帽子。

“粗能”的苏过已经开始用心构思椰子冠如何制作,尽管他还不清楚自己将要做的这件事的意义:一,父亲很开心。二,后果很严重。他无意中用自己的孝心和智慧把一种摔到地上的幸福升华为一种顶在头上的快乐,更为父亲苏轼变成一只椰子提供了一个惊艳的物化标识,然后被夹在中国文化史的黄页里,变成一个生鲜另类的标本。直到今天,每当我们翻开那一页,仍然可以感受到一种仰止的高度和一种达观的态度在交叉、融合、灵动地跳跃。


此刻,我坐在椰树下,等着一只椰子或者一位苏轼砸中我的头。我对这种“还没有发生的事”感到兴奋和恐惧。我渴望一只椰子或者一位苏轼对我当头一击,让我瞬间拥有一种对万物有效的引力,而不用再依靠深刻的思考和深情的思念培植,不用再借助无敌的才华和无尽的苦难交合。

然而,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我坐了半天,并没有哪只椰子撞击我的头——对于我而言,或者是机缘未到,或者是不合时宜;对于椰子而言,或者是碍于清高,或者是出于不屑。

我感到失望,同时也庆幸着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还没有发生。

我不一定具备这样的抗击打能力,很有可能被砸晕,如果只是想晕的话,喝酒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我安慰自己说。

我站立起来,努力站得像椰树一样正直,虽然这种非常态的姿势并不舒服。然后仰望始终正直的椰树以及挂在椰树上的苏轼。

我总觉得人在仰望的时候会比平时都会高一些,我为了享受这种“高一些”带来的快感,所以才愿意时常抬起头颅。

显而易见,此时椰树比苏轼高,苏轼比我高,我比低头的我高。而作为我们之中的“最高者”【据我所知,它还是它们棕榈科中的最高者】,椰树如何实现自己再“高一些”的意愿呢?

SUDONGNPO                DAJIANGDONGQU



哦,对,还有天空。为什么我总是忘了天空。它会仰望天空,而且一定会望得个“参横斗转”,望得个“云散月明”,望得个“天容澄清”。必须解释一下我用引号把这些词语制约起来的原因:它们是从苏轼的诗里采摘出来的,我只是暂时押过来借用一下,还会把它们送回苏轼的诗里,它们只属于苏轼。就像我买来一只椰子,吸干它的汁液,也不表示我拥有它,它只属于那棵曾经孕育它的椰树。

只是,我常常低头看到的是那些散落一地的词语、椰子和我,一脸茫然,记不清自己的来龙。

就连苏轼也会这样,比如,有时候他会觉得海南才是他的家,而眉州不过是自己的寄寓之所。

他本该挂在树上,然后在风中恰合时宜地跌落……

可是我之所以来到海南并不是为了等椰子砸头,不是为了仰望,也不是为了制约某些词语的归属。我是来躲霾的,顺便也看看海南的苏轼和苏轼的海南。


我分不清瘴和霾的区别,感觉它们应该是一丘之貉。我的故乡被“霾没”了,我不想被终生“霾没”在已被“霾没”的故乡,我想让自己可以像蛤蟆吞咽阳光一样自由地吞咽空气,即使达不到苏轼所说的辟谷之效,至少也能有几天正常的呼吸。去哪里躲?我听到苏轼在海南说:无甚瘴也。我禁受不住这赤裸裸的诱惑。所以,我才会来到苏轼的海南,并遭遇海南的苏轼。

是时候夸赞一下海南的空气了。来到它的地盘取悦它并不为过,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可爱,的确值得一说:海南的空气,嗯,就像苏轼的诗和恋人的手。

它轻轻地抚摸我的肺腑,侵入我的魂魄。我却用手去抚摸眼前的第三者——一棵椰树,并妄想听到它的心声,感知它的脉搏。为了减轻这种移情别恋的负罪感,我还为自己找到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这空气的生成,也有椰子树的功劳,就像海南文化的生长,也有苏轼的功德。

其实,苏轼在没有变成一只椰子之前,也抚摸过一棵椰树,并对其“心怀不轨”。

那时候他刚贬谪到海南,在路上他感觉自己恐怕将老死此地,所以来到这里打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口棺材。最合适的材料当然是椰树,因为它正直,它宽厚,它的高度容得下先生的高度。椰树是智慧的,它用鲜美的椰汁进行贿赂。当苏轼生命的艺术和艺术的生命得到了一种别样的润泽时,便再也想不起砍伐和死亡那些烂事儿。甚至傻傻地在椰树下摆出了一个“剪刀手”的造型,顺手剪去了内心的惶然和悲戚,于是整个海南回荡着一个快乐的声音:耶!这些“耶”就在海南扎根,木质化,长成新的椰树,结出新的椰子和另一些苏东坡。


当我贪婪地抚摸着椰树的时候,有人路过,好奇地问我在摸什么。我说:摸一种声音,一种快乐的声音。他呲牙一笑,然后冲我伸出了一个“剪刀手”:耶!接着转身就走,又小声嘟囔了一句:神经病。

听他的前一句,我猜测他应该是知音。听他的后一句,我断定他一定是知己。

可是,别走,我还没说完呢,我还摸到了一种“莫嫌琼雷隔云海”的豁达和“岂与穷达共存亡”的超脱……

而我的这位知音加知己匆匆用他的“剪刀手”剪断了我的纠缠和我们之间的缘分。闪身走进了“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就在椰子林下。这符合物以类聚的道理。

当然,我更喜欢它原来的名字:“载酒堂”。取义“载酒问字”,来求教的人都应该带着酒来。

在这里,千年前,经常上演着宋朝版的——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我有酒,椰子酒,我想听先生的故事。于是,下面的对话便理所当然的载入了我生命的竹简。

雨佛:这是先生喜欢喝的椰子酒,故事呢?

苏轼:大家都想听朝云,你也一样吧。

雨佛:不,听爱情我心会疼。我想听友情,比如先生和章惇。

苏轼:为什么不听听军使张中?在海南多亏他照顾。他因为对我太好,结果被当权者知道,遭受贬谪致死,他的死我是有责任的。

雨佛:不用自责,一位热血的军人在闭塞的海岛,用生命的代价温暖了一个宋代,我相信他内心是荣光的、情愿的。不过先生所说的那位当权者就是您昔日最好的朋友章惇吧?

苏轼:你要不要听听子由?

雨佛:子由现在被贬谪雷州了吧?这应该也是您的朋友章惇所为吧?

苏轼:看来你是个拗相公,想必也是个不合时宜的。人怕的不是被贬谪,而是自我贬谪。背负只会囚框灵魂,放下才能提升精神。

雨佛:您知道吗?不久之后,这位章子厚也会被贬谪到雷州,这就是报应。

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惟有醉时真,空洞了无疑。

于是,我醉了。一个自我贬谪者醉于载酒堂,成为一个载酒客,一个把椰子和岁月藏在肝肠酝酿成心事的人。

毕竟我还放不下。我的醉眼在苏轼的周围总能看到章惇以及章惇那双红眼,不停地向他投掷着石头一样的罪名。

苏轼字子瞻,就被流放儋州,苏辙字子由,就被流放雷州,仅仅因为字形接近,好玩儿。朝堂上的章惇一定为自己的文人机智而得意,而不会顾忌千年后一个后生为此脊背发凉,发出“章惇不惇,子厚不厚”的感叹。真不知道苏轼这个曾经最好的朋友在掌权之后怎么会对他如此刻薄。?是心存妒忌?或者另有玄机?

在对话中我听出了先生的责备,不想让我干预他们两人之间的恩怨。

也许,我作为并不完全知情的第三者,根本没有权利对其中的任何一方施行道德审判。更不应该穿越时空,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先知的样子对一段历史公案做出无聊的剧透。

好吧,那就让我想想章惇的好处:如果没有他执着的排挤就没有苏轼人生的丰满,就连苏轼自己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章惇的促狭还在于促进了海南文化的辽阔,让这个当时蛮荒之地的人们获得了暂时的相对的教育公平。是的,短短三年时间,苏轼就在这天涯海角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姜唐佐和第一个进士符确,以及一大批的才子俊杰。苏轼也在此几乎耗干了他所有的心血。

也许,文化在分娩的时候,难免有阵痛,怎么也镇不住的的那种剧痛;难免会流血,怎么也止不住的热血。

恍惚中,我听到有人说:椰子冠做好了!说这话的应该是苏过。

苏轼戴上这顶短檐高屋、形状怪异的椰子冠,也就完成了他变成一只椰子的最后一个步骤。苏轼一生中拥有太多的帽子,而这顶是他最喜欢的——我这“半个配军头”有了它的保护,再也不怕“断送老头皮”了。

其实,再硬的椰子也经不起石头一样的罪名连续地砸,早晚会被砸破。只不过苏轼在被砸破之前,早将这人生看破。


“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摹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他分明在对围观的人乐呵呵地说:瞧,戴上这顶奇绝的帽子,我是不是就更像一只不合时宜的椰子?


对于这样的椰子,这样的苏轼,我怎么还能让笔闲着!尽管,在苏轼面前动笔是一件极不要脸的事,我还是无耻地勉强写出有关他的简介:质地坚硬、腹中饱满、内心柔软,把人世赋予他的苦难统统接纳,酝酿成了醇厚的风味、豪迈的气质、奇绝的诗文。其特点,甘,温,饮之易醉。别名,树头酒。

于是,我更醉了。

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坐在地上,正搂着一棵椰树,树上挂满了椰子,也挂着苏轼和我。

树上低头俯视的我和抬头仰望的我对望着,彼此怜悯着,惺惺相惜着。椰子和苏轼则成了安静的旁观者。

几个人结伴从我的身边走过,其中有个人指着我对身边的人说:看,这就是那位“摸音者”,呵呵。

这次,我什么也没说。当我用目光送走这位“知音者”时,风却为我送来一场太阳雨。

太阳和雨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在此刻,把最好的它们赐予我,并示现给我:人生,也有风雨也有晴。这,才是我的《定风波》。

那么,归去。

我走了几步,听到身后“噗通”的一声,应该是一只椰子落地了。


我,并没有回头。只摆出一个傻傻的“剪刀手”的造型,轻说了声:耶。顺手剪去了我的依恋和不舍,而任由我的那声“耶”落在海南大地上,扎根,木质化,长成新的椰树,结出新的椰子和另一些我。

我要离开海南,去寻找我的心安之所。

我知道,我的每一次离开、寻找,其实都是一种跌落。

作者简介



海雨佛   河北邯郸,生于1976年。散文作家。作品发表于解放日报河北日报河北画报、燕赵晚报、河北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曾荣登河北省散文排行榜,作品还被入选全国语文高考统一教材。

代表作《广府散记》《找石头》《这样的月光》《我是谁》《张家楼的春天》《我的禅果寺》《在佛手里行走》《微笑的蝉》《那烈日炎炎下的温暖与苍凉》《竹林七贤之宁静千年》《洞口的吞吐》《行走胜芳镇》《卸载贬谪的落寞》等散文作品。

风格从前期的张扬奔放转向古拙含蓄。

《散文城》微刊主编(城长)。


   编务团队
 顾  问    (以姓氏音序排名为序)

   安秋生  崔东汇  邓迪思  韩冬红 

   贾维秀  李延军  刘宏秀  桑    

   王承俊  姚伊飞  赵立春  庄  


  编务团队

城长 海雨佛

城相  东方飞鹰 

本期城事 &城美 爱上易水


长按二维码

关注散文城

更多精彩

更多期待→

欢迎→欢迎→


散文城投稿邮箱:

sanwencheng2016@163.com





文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居然离不开Ta!                                                                   ↓点“阅读原文”,小心惊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