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为高级动物,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动物”,一层是“高级”。对于“动物”来说,最重要的是维持生命,关键是吃饭。对于“高级”来说,最重要的是自主意识,关键要读书。所以,人需要两种食粮,一个是物质食粮,一个是精神食粮。


2017年还有最后一天,作为一个高级动物,应该将自己的这两种食粮都总结一下,算是今年的一个结尾。简单的来说,作为一个文人,要总结一下读书;而作为一个吃货,则要总结一下美食。


关于读书,11月份已经总结过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入传送门:【随笔】2017年看了一些书(2017-11-11)


本文就来总结一下美食。

2017年,除非公事,周末外出就餐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很多,更多的是选择在家做饭,经过一年的实践,也算小有心得。

  • 首先,做饭不存在“会与不会”的问题,只有“想与不想”的问题。因为无论如何,“做熟”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此基础上追求“好吃”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 其次,中餐烹饪看似复杂,实际上非常简单,常用调味料只有盐、味精、糖、料酒、酱油、醋这六种,就足以做出很多菜色。稍微扩展一点,加上面酱、耗油、辣椒、花椒、淀粉,即可轻松做出“馆子味”。

  • 最后,周末做两个菜,与家人分享,这种感觉远超外出就餐,在激烈的工作节奏中,找到片刻温馨港湾。


菜如果要做好,展现的是“色香味”,其中最重要的“味”。想要“出味”,就要认识调味料的作用:

  • 盐:咸味号称五味之王,盐是最重要的调味料,“咸鲜”则是最简单的味型,用盐和糖即可调制。中国古代的商业史,可以说就是一部盐商史。现在价格极低的盐,在古代曾经被当做紧俏物资,古代的亿万富翁,有很多都是盐商。古中国封建政府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晒盐的下放经营”与“晒盐的国家经营”两种政策不断更替,休养生息时用前者,国家缺钱了就用后者。可见,盐是百姓家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必需品,只要吃饭就少不了它。

  • 味精:味精是鲜味剂,最早由日本人从海带中提取出来。目前家常菜基本都用鸡精或蘑菇精代替,但其使用存在广泛的使用安全争议。事实上,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对于人体来说,谷氨酸是一种必须的氨基酸,很多蛋白质在经过消化道分解后,都会形成谷氨酸。而谷氨酸的味道是鲜美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晒干的紫菜和香菇中有一股极鲜的味道,就是因为他们在暴晒中一部分转化为了谷氨酸。除此之外,人们所吃的很多鲜美的东西,就是因为这种东西富含谷氨酸,才呈现出鲜美的味道。如果说对人体有影响,则是因为“钠”的存在,这与盐食用过量会给肾带来负担是同样的道理(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所以,不必对味精如此忌惮,适量使用无妨。

  • 料酒:料酒又称黄酒,由糯米酿造而成,发源于绍兴,是很多传统南方人喜欢饮用的酒。在烹饪中,黄酒的作用是去腥,尤其对于烹制肉类和海鲜,其作用必不可少,可以神奇的将鲜味留下,将腥味去除。在世界各地的烹饪中,都有用酒去腥的做法,西餐用红酒或白兰地,日本用清酒或味啉,中国则用黄酒。

  • 酱油、面酱:将这两种一起来介绍,因为他们是“酱香”的主要来源。他们都是由黄豆、面粉、盐发酵而成的。对于北方菜来说,东北菜系或鲁菜,酱油是必不可少的,几乎每道菜都要放一些。而对于较重口味的酱香,则还需要使用面酱,也称为“黄酱”,例如“黄焖”。酱香菜色泽黄亮,能够引人食欲,是最重要的下饭菜。对于家常烧菜来说,只要掌握几个酱香菜,基本就可以告别餐馆了。超市里有各种酱油,个人感觉一瓶李锦记生抽用于烧菜,再加上一瓶蒸鱼豉油用于“清蒸”,就足够了。

  • 老抽:老抽也是一种酱油,之所以单独介绍,是因为很多人搞不清楚老抽和生抽的区别。老抽并非调味剂,而是增色剂。生抽可以认为是前面所说的酱油,有酱香和咸味的作用,但生抽色泽较淡,加了很多之后,口味很重,颜色却很浅,难以引起感官上的食欲。这时候老抽就有作用了,老抽味道清淡,颜色却呈现暗红色,是“红烧”的灵魂。在酱香菜中,将味道找准后,再额外加入一勺老抽,即可大功告成,不但有味,更有色。

  • 糖:中国的糖基本都是由甘蔗提取而来,也称“蔗糖”。糖是甜的,但如果菜肴过甜,下饭食用就有些腻,因此甜味菜,例如糖醋鱼,锅包肉等,更多用于下酒。但糖除了能调制甜味外,少用些糖还能增强鲜味,在蔬菜或海鲜中,加入小半勺糖,可提升“咸鲜”味型中鲜的感觉,这就是“复合调味料”的神奇之处。

  • 醋:醋也是由粮食发酵而来,而相对于酒来说,是在粮食转化为乙醇后,经过醋酸菌再次发酵,就变成是酸的了。“糖醋口味是一种著名的下酒菜味型,糖醋要求糖和醋各半,而盐则作为配角,最多只能放糖的五分之一。在这里,盐的作用不再是咸味,而是“要想甜,加点盐”的复合作用,增强甜味的存在。醋除了调制酸味,在复合味道方面,与糖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在海鲜和肉类菜肴中提升鲜味,并且能够增强“鲜嫩”的感觉。但由于醋的口味较重,用作提升鲜味时,只能放几滴,千万不能放太多。

  • 蚝油:正宗的蚝油是从生蚝中提取而来,经酿造制成。比较好的是李锦记的旧庄蚝油,这也是李锦记的创业产品,至今仍是最经典的产品,虽然价格较贵,但是仍极力推荐,否则如果购买几元钱的耗油,不如自己用酱油加味精就可以解决。好的蚝油可以同时增加咸、鲜、酱的味道,是一种天然的复合调味料。对于家常菜来说,个人感觉在各种“酱爆”菜肴中,用蚝油代替盐,可以极大地提升菜肴的口味。

  • 粉:最好的淀粉是木薯淀粉(不容易懈怠),但比较少见,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淀粉最大的用途是增稠,中餐叫“勾芡”。在大多数中餐菜肴中,菜是需要有一点汤汁了。但菜肴上桌后,汤汁很快流到盘底,食材因为汤汁的流失而口味变差,盘底因为积累了大量汤汁而让色相很难看。因此,在出锅之前加水淀粉,可以将汤汁增稠,包裹住食材,保持食材味道的同时,还能增强卖相。要注意的是,勾芡必须是在“大火收汁”的尾声,因为水淀粉如果长时间烹煮将会懈怠。为了增强卖相,勾芡同时放入一点花生油或香油,能够显著增加菜肴的“亮”感,这是餐馆常用的手段。

  • 辣椒,花椒:中国很多地方都喜欢吃辣,最重要的三个辣源分别是四川、湖南、贵州,号称“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辣味其实就是热与疼等结合体,美妙的抓住了人性骨子里的受虐倾向,越痛苦越有快感。从菜肴上来看,辣味能够显著增强食欲,所谓“一辣解三馋”。辣椒原产南美,明朝之后才传入中国,可以说是相当的晚,因此以辣味著称的川菜湘菜,其名扬天下也都是在明朝之后。辣椒与果仁、芝麻一起烹制之后,能够产生“香辣”的口感,而辣椒与花椒一起烹制之后,能够产生“麻辣”的口感,前者是湘菜的灵魂,后者是川菜的灵魂。


一不留神就写了这么多,其实中餐烹饪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家常菜的味型很少,掌握几种常见的做法,就完全可以被称为“大厨”。如果想要尝试更新颖的味道,也可以考虑一下外国菜,有可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相对于复杂的中餐,西餐的烹饪可以说更加简单,而且是有诀窍的。

  • 黄油炒洋葱加黑胡椒,轻松做出西餐底味;

  • 日本酱油、味啉、木鱼花,是出现日本料理餐馆中那种特殊味道的诀窍;

  • 崇尚“咸辣酸甜鲜”五味俱全的泰国菜可以用辣椒、柠檬、鱼露调制出来;

  • 如果喜欢咖喱,按照味道越来越辣,日式用咖喱粉,泰式用黄咖喱膏,印度式用红咖喱膏,无论哪种都要加“椰浆”(不是椰汁或牛奶),你就可以忘掉成品咖喱套装了。


总之,只有想不想,没有能不能。下面奉上2017年在家里所做的一些菜,是为总结。


东北菜:白菜炖粉条


三文鱼头汤


芫爆鸡丝


粉丝蒸扇贝(辣)


粉丝蒸扇贝(不辣)


黑蒜子牛肉粒


蛤蜊萝卜汤


新疆菜:炒面片


兰州拉面仿制品


新疆菜:大盘鸡


日式:牛丼(读作“dong”,就是吉野家的招牌牛肉饭)


锅塌里脊


金枪鱼沙拉


川菜:麻婆豆腐


糖醋羊排


红烧鸡翅


日式:味噌汤


韩式:炒年糕


咖喱牛肉饭


锡纸金针菇


黑橄榄沙拉


法式:法式贻贝


美式:黑椒牛排


病号饭:芙蓉鸡肉饼


德式:汉堡牛排配烤鸡心


黄记煌三汁焖锅仿制品


女人滋补佳品:阿胶固元膏


2017年做了很多菜,满足食欲的同时,最大的满足还是来源于家庭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