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视频搜索农业植保无人机行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从生产厂商向植保服务商转变。行业的发展,在于植保无人机以及飞防植保队作业效率的提高。目前,各个植保无人机公司存在分别以大疆、极飞和农田管家为首的三种商业模式。 关联报告 阅读 下载

农业植保无人机起源于日本,直到2012年才在我国真正的推广开来。对于植保无人机行业,我们也许有太多的疑问,作业飞行高度多少、怎样解决药剂漂移问题、怎么增加续航时间、怎么降低无人机价格、怎么提高市场认知度等等,而这些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植保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根据对该行业相关人员的访谈,认为行业的发展在于效率的提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的提高

无人机作业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各个无人机生产厂商及其上游设备供应商的研发创新,包括提高电池的续航时间、设计性能更优的飞控系统、增强机身的材料特性等。目前,植保无人机机型过多,各个无人机厂商没有统一的制造标准,有些厂家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只对无人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组装后,便投入市场,导致植保无人机行业混乱,行业亟须出台配套的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另外,在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植保无人机作业精准度不高、喷洒装置配置不合理、飞防药剂不专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个无人机生产厂商及上游设备供应商进行技术研发创新,最终提高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

飞防植保队作业效率的提高

以前,植保无人机存在三种类型:固定翼式飞机、单旋翼式飞机和多旋翼式飞机,而现在多以多旋翼式飞机为主。飞机动力系统已经由燃油动力、混合动力发展成为纯电动系统,电池续航时间多在20分钟以内。目前,植保队作业一分钟大约可以喷洒1-2亩地,若一次作业500亩,以平均每亩8-10元计算,则作业一次收入为4000-5000元,植保队至少需要携带10块电池。飞手的经验对飞防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极飞的数据,2017年,经验丰富的植保队(20名队员、20架P20)一年最多作业面积21万亩,以每亩10元计算,一台无人机一年收入大约为11万,除去无人机成本以及零部件损耗,植保队员年收入大约为7-10万,当然也有部分经验差的飞手不赚钱。农业植保是个辛苦活,每年农忙时间仅为3-9月份,同时需要飞手进行全国流动性作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经验的不断积累,植保服务角色会取代传统的无人机制造商走上农业舞台。而对于当下的植保无人机公司来说,存在三种不用的商业模式:

1、大疆创新——专注无人机产品研发

大疆创新以消费级无人起家,公司以技术见长,农业植保无人机只是其众多消费领域中的一个。公司未来的发展侧重点主要以技术研发为主,目前不会涉及植保服务行业。公司未来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提高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降低无人机的价格,服务于植保队,为植保队赋能。

2、极飞科技——产品研发与植保服务并存

极飞科技成立于2007年,2013年开始专注于农业领域,2015年发布第一代P20无人植保机,2016年,极飞开始向植保服务领域探索,已经变成了技术与服务并存的模式来探索行业发展。目前,极飞已经走进国外多个国家,为当地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

3、农田管家——专注植保服务平台建设

农田管家是一家互联网农业服务平台,一端连接着农户、另一端连接着植保队。农户需要从平台上下单、支付,系统接单后为农户匹配适合的植保队,植保队需携带无人机进行作业,作业完成后,农户凭经验进行验收并对植保队进行作业评价。

农业无人机植保行业的发展在于效率的提升,通过提高无人机以及植保队的作业效率来降低成本,生产厂商的技术创新以及植保队的飞防经验不可或缺。随着技术的进步、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以及市场认知度的提升,无人机植保行业的未来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前景,不只是用于农药的喷洒,未来也可以用于除草、施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