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山 路



阿翔,35岁,土生土长的厦门人

在他的记忆中

中山路与厦门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走在中山路上

两边的骑楼记载着老厦门悠闲的午后

一头是文化宫,一头是海滨公园

厦门一座“慢城”的声色

就全在这两点一线之间了


▲1980年代的中山路


阿翔已经很久没有认真逛过中山路了,因为如今的中山路,虽然依然人潮汹涌,但已经离厦门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以前,中山路上要什么有什么。现在一眼望去,一边是闽台特产店,一边是文艺范的饮料伴手礼店,业态之单调令人厌倦。


▲中山路上闽台特产以及以赵小姐为代表的文艺伴手礼店各占据了半壁江山


可是,从前的中山路可不是这个样子的,这里有着阿翔美好的童年。面对着一间间的闽台特产店、文艺伴手礼店,阿翔的旧记忆不断涌现出心头……


PART 1 - 东段



▲1988年中山路商圈地图(杨羽翔 收藏)



中山路东端对着一个庞大的建筑物,。门口的广场显得冷冷清清,。但是这里,老厦门人却还是习惯称之为“文化宫”。


▲1990年代初的文化宫


老文化宫建于1957年,是典型的苏式建筑。原5层,90年代再加高1层。楼顶上 “厦门市工人文化宫”八个大字十分醒目。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文化宫的黄金时期,那时除了经常举办讲座、展览、培训班,还有灯谜、象棋、影评、卡拉OK、电子游戏等活动。文化宫是厦门人周末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文化宫前的广场总是门庭若市,欢歌载舞。


▲1999年的文化宫(李世雄 摄)


世纪交替之际,旧文化宫被拆除,建起了庞大的新大楼。新大楼粗犷的肌理似乎与中山路骑楼的细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广场上能遮阳的绿树没有了,夏天里少了知了的鸣叫和乘凉的市民,文化宫也就少了一点生活的气息。2008年,文化宫搬至文化艺术中心,。门口的广场就更安静了。


▲中山路东段街景(原中华路)



▲中山路东段街景(原中华路)


中山路从文化宫起到拐角处老一辈习惯叫中华路(因为1980年才被并入中山路)。中华路上的骑楼大多还是原本的结构,但是店铺早已面目全非。现在仅有1980烧肉粽还算的上是本土一点的餐饮。2006年西段辟为步行街。2010年全线辟为步行街。可是由于东段人气一直旺不起来,又考虑到思明医院车辆出入的问题,因此2012年步行街的范围又缩短至古城路口。


▲1980年代的中华路,左侧7层建筑为中华商场,是东段最高的建筑,后拆建为名汇。


如果说中山路原中华路段还保留了一点民国时期骑楼的样貌,从古城路口开始,就是中山路旧城改造历史的缩影。从古城路口至思明路口先后建起了宏辉广场、大陆商厦、名汇广场、达意商业城、中华城等住宅小区或商业综合体。同时也拆除了大面积的老街区。



▲1980年代的中山路两侧都是密密麻麻的楼房


2004-2006年,是厦门旧城拆迁最迅猛的几年。那些年有好几个商场先后开工、开业,1/3的老市区因此消失。但是由于建成后供给过剩,原住民的减少,以及商场经营、管理不善,大多这样的商城除了沿街的店铺外,里面像一个鬼城。在这一带,联华超市、台湾小吃街、海螺湾儿童百货、铜锣湾百货、天虹百货(超市)、狐狸城名品折扣、皇朝古玩城、环球奥斯卡、来雅百货、中闽百汇等都没存在多久就停业。



▲走进名汇广场,商铺已经关得所剩无几。中庭广场里竟有市民在打起了羽毛球。


名汇广场的一边挨着霞溪路。如今的霞溪路早已不是记忆中那个“下溪仔”。原本这里有无比热闹的霞溪小商品市场,还有霞溪澡堂、霞溪旅社、霞溪小学、霞溪福音堂。以前阿翔常常跟家人来这里买干货,逢年过节馈赠亲友。2000年,霞溪拆迁,两边都建起了商场。道路拓宽了,但原本热闹的情景却从一去不复返。


▲霞溪路街景


▲1980年代的霞溪市场占路为市,顶有大棚遮挡。


▲1990年代初的霞溪小商品市场门楼


在走进中山路的那一刻就能注意到一栋怪物般的大楼,在骑楼当中鹤立鸡群,它就是霞溪路口的宏辉大厦。其外貌中尖锐的棱角不仅缺乏美感,而且严重破坏了中山路一带的天际线。中山路一带的建筑物平均3-5层,而宏辉大厦却高达20-30层,与周边的环境很不协调,是旧城改造一大失败案例。


▲宏辉大厦


▲1980年代初的未建宏辉时骑楼原本的模样


再往下是中华电影院。以前厦门能看电影的地方不多,中华电影院曾是阿翔看电影首选的场所。中华电影院在中山路建成的时候就有了,1995年拆除重建后加高了一层,不过外观仍然仿造旧时的模样。如今虽然放映厅重新装修了,设备也更新了,但还是无法媲美其他的大型现代化的影院。电影院的隔壁如今是文创卖场。在10年前,这里还有已经陨落的厦门著名的民营书店 -「光合作用书屋」。


▲中华电影院


▲1990年代初的中华电影院,还是民国时期的老楼。


▲2000年代末的中山路,盛极一时的光合作用书屋于2011年歇业


人民剧场紧挨着中华电影院,于1958年设立,原本高3层,主要表演戏曲。今天的建筑高5层,建于1990年代初,下面做商场。



▲中山路人民剧场



▲1980年代的人民剧场旧楼


▲1990年代初人民剧场


▲1980年代中山路中华电影院一带


▲1990年代中山路中华电影院一带


PART 2 - 思明路口



▲1988年中山路商圈地图(杨羽翔 收藏)


中山路思明路口,是中山路最热闹的十字路口。路口西南角那栋建筑改成金鹭首饰不知不觉也十几年了,但是老厦门仍然改不了口称这里为“绿岛”。



▲中山路金鹭首饰(原绿岛)


解放初开业的绿岛饭店曾经是厦门最顶级的中餐厅,阿翔二叔的婚宴就在此举办。绿岛也是厦门90年代前为数不多有经营西餐的餐厅,阿翔印象中绿岛的面包很有名,类似后来的特香包招牌面包,要排很长很长的队,而且限量卖。后来,一楼大厅改冰饮区,有酸梅汤、绿豆汤、四果汤、刨冰等。


▲1980年代初的绿岛饭店


1990年代末,绿岛饭店歇业,整栋楼改为迪生精品商场,但没过多长时间又转手给金鹭首饰直至今日。


▲1990年代初的绿岛酒楼


东北角是大陆商厦,中山路比较早改造的商城。新的建筑有着浓浓的欧陆风格,未建大陆商厦之前这里原本是五金交电商场。


▲中山路大陆商厦(原五金商店)


▲1990年代初的五金交电商场


东南角是中华城,为中华片区最大也是经营最成功的商场。不过建这个商场的代价是拆除了11条街巷。以前中华城的范围内街巷交错,阿翔还记得读书时在台光街、普佑街找同学的情景。沿街的部分以前是光华药房的店面。这间光华药房是当时厦门最大的药房,历史可以追朔到民国时期的前身万记药房。随着中华城的建设,光华药房也不得不搬离。



▲中山路中华城(原光华药店),骑楼建筑为新建,但立面仍然延续旧时建筑的风格


▲90年代初的光华药店


▲90年代初光华药店夜景,以前繁体美术字的招牌很好看


过了思明路口前没多远就是局口街口。局口街一直是厦门中山路周边最窄但最热闹的街。路口处大榕树下以前黄牛很多,见到有人经过就问要不要“换港币”。大榕树边的店面80年代是中梅理发厅,阿翔也在那边理过几次发。后来改成中梅影音,是中山路规模比较大的音像店,阿翔更是经常去光顾。2008年以后,随着互联网音乐越来越便利,音像店这个业态几乎绝迹了,而中梅还一直撑到几年前才被赵小姐的店所取代。



▲局口街口的赵小姐的店(原中梅理发厅)


在中山路还不是步行街的时候,骑楼靠马路一侧有隔离栏杆,早期是海鸥图案的(厦禾路是花草图案)。到了90年代改为不锈钢。2006年中山路改步行街的时候,这些栏杆也一并拆除了。


▲还记得海鸥图案的隔离栏杆吗?


走到这里阿翔不仅叹了一口气。原本厦门最大的书店新华书店如今却只剩下1/4块招牌,并且被伴手礼挤到二楼以上的区域。



▲中山路新华书店


在还没有外图、光合作用的年代,新华书店是阿翔每去中山路必去的地方。除了看书、买书,阿翔更喜欢到书店夹层有买唱片磁带。到5层买电脑软件、游戏。旁边还有一个古旧书区,专门买卖二手书。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省钱。


▲1990年代初的新华书店


▲1980年代从旧文物店望中山思明路口,如今画面中的骑楼多已拆除重建。


90年代的中山路是极度商业化的。当时还没有设立步行街,所以中山路上车水马龙,人车混杂。记得当时的的士还是“小红”,公交车是两截的。建筑物上各式各样的广告牌延伸至马路中间,那时几乎使用的都是繁体美术字,字体都是专门设计的,雷同的情况很少。因此走在中山路上,有如走在香港旺角。


▲1990年代初中山路的繁华街景


PART 3 - 西段



▲1988年中山路商圈地图(杨羽翔 收藏)


大中路口处这栋五层的骑楼以前是厦门第一百货,厦门人惯称之为“一百”。一百曾是厦门最红火的百货商场,也是阿翔儿时最爱逛的两大商场之一(另一个是海口的华联)。后因市场变迁,原第一百货逐渐没落。几度易手之后,如今由夏商百货接手经营,沿街店面现在运动品牌在使用,楼上闲置。但是去一百购物的情景仍是老厦门抹不去的回忆。



▲中山路第一百货旧址


▲1980年代初中山路第一百货


▲1990年代中山路第一百货


▲1996年中山路一百周边


一百隔壁的骑楼楼顶有一钟楼,是中山路最高的老建筑。民国时期是华侨胡文虎设立的“永安堂”,在80年代是厦门市图书馆,后来又做过华侨友谊商场,现在是伴手礼店。欣喜的是,有一段时间建筑的外立面被某运动品牌的广告牌包得严严实实,现在终于又露出了原本的模样。


▲中山路钟楼建筑


▲1990年代初钟楼建筑是华侨友谊商场


▲钟楼建筑的外墙曾被广告牌遮得严严实实


水仙路口处原本的安踏,原本是广丰饭店,历史悠久,是个大众化的饭店,除了有厦门菜,还以广东菜闻名。1993年,这边变成了厦门第一家麦当劳。麦当劳是厦门引入的第一个洋快餐品牌,开业时尝鲜的人万人空巷。这家店里面还有儿童游戏区,所以当时很多小孩吵着要来麦当劳过生日。麦当劳之后,肯德基、必胜客也接踵而来。后来还出现了奇肯帝、快乐蜂等已经消失了的洋快餐品牌。


▲中山路水仙路口的安踏


▲1980年代初的广丰饭店



▲1990年代初的麦当劳店招,最早使用的是繁体字


黄则和的花生汤也是阿翔小时候喜爱的小吃之一。黄则和与吴再添、新南轩、好清香被称作厦门传统的四大小吃店。不过新南轩没了,好清香改为酒楼,吴再添多做本地人生意,而黄则和以地段的优势与成功的宣传,成为游客来厦门必需光顾的小吃店。以前没多少游客去,品质也不错。现在店里看到人山人海的游客,就望而生畏了。


▲中山路黄则和


▲1990年代初的黄则和


再提一下已经消失的厦门本土品牌 -「FUN」。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恰逢改革开放,西方流行文化在中国具备快速传播之势,FUN借助这一东风吸引了大批都市年轻人。白底大红的“FUN”字 logo,相信厦门的70后、80后都有印象。2005年起,面对国内外品牌的激烈竞争,FUN因个性化缺失而开始走下坡路。2009年,FUN牌全国近300家门店全部关闭。当时中山路的一个门店就在现在黄则和边上。


▲1996年中山路水仙路口,当时有政策不可以使用繁体字。所以中山路上全部换成新的简体电脑字招牌。


再往下走是中国银行。这或许是中山路上最“稳定”的“商家”,自解放以后就没变过。只是原本这里是厦门市分行,现在变成了思明支行。



▲中国银行中山路支行


▲1980年代初的中山路中国银行


▲1980年代末的中山路中国银行


1987年建成的东海大厦,高10层,曾经是中山路上最高的建筑。分宾馆与商场两个部分。1-4层是华联商场,经营百货,即夏商百货的前身。原本商场是内缩的,门口有个小广场。2014年商场往外拓,新建了骑楼式裙楼,与中山路的骑楼平行。



▲东海大厦与夏商百货


▲1990年代初的东海大厦


华联商场共有4层,商品琳琅满目。不过以前阿翔一来就直奔夹层,因为那边有玩具及电子游戏卡带。在那个还是以柜台销售为主流的时代,华联也率先推出了自选超市。


▲1990年代初的华联商场一楼


▲1990年代初的华联商场自选商场


东海的隔壁是鹭江宾馆。鹭江宾馆是厦门早期著名的餐厅与宾馆。周末阿翔会跟家里人去宾馆6楼吃早茶。水果甜点上会插有一把牙签做的雨伞或者孔雀,每个颜色都不一样。每次阿翔都舍不得扔掉,带回家里。



▲鹭江宾馆



▲1990年代初的鹭江宾馆



▲鹭江宾馆特有的纸雨伞与纸孔雀(网络图片)


走到鹭江宾馆,中山路走到了尽头。这里老厦门叫“海口”。原本的轮渡码头就在这里。1975年才搬到现址。90年代中山路的夜景是非常漂亮的,站在海口回眸,各式各样的霓虹灯与川流不息的车灯一静一动,点燃了中山路。现在霓虹灯因为耗电基本上不用了,而且中山路的广告牌也有严格的规范,,因此再也看不到当时的情景了。


▲1990年代初的中山路海口夜景,横跨马路两头的贝克啤酒霓虹灯十分大气



▲还记得麦当劳叔叔的指示牌吗?


海口现在耸立着三栋高楼。1988年建成的海滨、1995年建成的海光跟2003年建成的国际银行大厦。最有名的当属海滨大厦。



▲海口处的三栋高楼


1988年,24层的海滨大厦建成。这个在当时可是大件事,它不仅是厦门的最高楼,也是老市区第一栋高楼。大楼配有直达24层的观景电梯,在当时的厦门还是新鲜事,很多人专门去海滨大厦乘坐电梯过过瘾。高楼顶上有一个餐厅,叫“锦江大酒楼”。餐厅可俯瞰老市区的全景。那时候往下看,整个老城区一马平川,都是密密麻麻的房子。后来锦江酒楼改成了“必胜客”餐厅,一直到今天。


▲在建时期的海滨大厦


▲1990年代初的海滨大厦一带


▲1990年代初从高楼俯瞰老市区


说到必胜客,最早的必胜客在海滨公园的小木屋内。60年代形成的海滨公园是厦门人悠闲的好场所。曾几何时,在海滨公园内的凤凰树下泡茶聊天或下棋娱乐是老厦门与朋友周末固定的节目:一壶海堤,几块庆兰饼屋的椰子酥则是打发时间的黄金搭配。


▲1980年代初海滨公园内的雕塑


1993年,必胜客进入厦门的时候,第一家店就开在海滨公园内的海滨娱乐中心。阿翔记得当时最有趣的是去沙拉吧拿沙拉。因为只能拿一次,只有一个木碗,所以当时大家都在比谁能把沙拉叠的越高,拿得越多。随着鹭江道的拓宽,海滨公园也没了。


▲1990年代初海滨公园内的海滨娱乐中心,一楼为必胜客。


或许今天的中山路对于厦门人来说不再重要

或许厦门人也很久没有逛过中山路了

对中山路现在的商号不以为然

但是每个厦门人心底都有属于自己的中山路

这份记忆永远都难以抹去


本文着重于80、90年代中山路的历史

对于民国、解放初等时期中山路的历史,不再赘述

主人公为虚构

街景摄影:映派传媒

老照片:杨羽翔、紫日

文字:映派传媒整理



本文授权转载自【厦门手绘地图】

微信公众号:amoymap.

公众号原创投稿请微信联系:Kaun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