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穿戴Lark的定位是做移动时代年轻的office365与谷歌G Suite,字节跳动的国际化思考就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放大企业杠杆→扩规模→杠杆到一定程度,让企业进化为公共基础设施。

必须要说,Lark是真好用。

张一鸣经常说,“我们同时在做两个产品,一个是业务产品,一个公司产品,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产品。”

Lark就是业务和公司这两个产品的结合点,是一个追求高效率的沟通工具,集成了聊天、共享日历和协作文档三项主要功能。

字节跳动的主业是信息分发,公司内有一个效率工程部门,专门优化公司内部的信息流动。Lark就是为公司内的在线协作服务,启动页曾经的Slogan是Developing a company as a product,将公司像一个产品去打造。

科技公司靠产品服务外部用户,靠工具服务内部员工。

王淮曾经分享过Facebook的工具文化,“不断发展、改进公司的内部工具,可以极大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可以减少运营人员的数目;这样既改善了整体协调,又减少了整体开支。工具带给团队更高的效率、最终帮助公司做出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用户。”

如将内部业务外部化,开放会给公司带来新的收入,改变公司收入结构,还能倒逼产品追求极致体验。

Lark来自字节跳动的效率工程部门,就像是亚马逊的AWS、阿里巴巴的阿里云和支付宝一样,现在字节跳动也开始将内部工具外部化,参与到更激烈的市场竞争里面去服务更多用户。且一开始,Lark就将目标锁定在更成熟的海外市场。

Lark是鲜少中国公司仅在海外市场发布的企业服务产品,那为什么是toB,为什么是海外?Lark是看到什么不一样的机会,打算用什么特别的路径来做增长?

一,出海,逃出重力

16年底,张一鸣做客央视《对话》,当时有位叫黄峥的嘉宾,说“如果我是张一鸣,我会更加激进的做全球化。”

因为我们这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跟上一代相比,会比他们更大的全球化视野,更早的接受国际资讯,全球化的机会也更大。第二,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讲,带领中国的资讯走出去,包括中国的产品走出去,这一点本身也是为BAT也好,为整个国家也好,创造的价值是最大化的。

去年钱颖一对话张一鸣,问了关于下半场新用户红利消失,头条如何应对的问题。

当时张一鸣的回答是从深和宽两个维度入手:

深:场景更丰富+价值链更深

宽:全球化+拓展网络边界(e.g. IOT)+2C转2B(底层基础设施)

关于从2C转向2B,张一鸣是这么说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也是我对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比较期待的,过去我们做to C的业务,其实更有难度的是B端业务,to C端的产品用的数据库、云计算还是芯片、支付系统,其实是ICT产业的更底层,如果C端做完可以往上游进入B端基础设施,如果能做成,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提高。无论是获取用户红利还是市场营销还是社交传播,更多要打全球化,才能够进入上游更有难度的工作。”

字节跳动的国际化思考,就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放大企业杠杆→扩规模→杠杆到一定程度,让企业进化为公共基础设施。

在Lark海外上线之前,字节跳动已经收购幕布,朝夕日历,投资了石墨,Lark作为头条公司内部办公软件已经运行了两年。

头条希望在2020年,能够有超过一半用户来自海外。

二,实时IM VS 异步邮件

SaaS的核心是服务。

一是服务能力,美国SaaS通过配置满足个性化需求,中国SaaS通过定制开发满足需求。

二是服务效率,公司的服务流程能服务多少家企业。

除了阿里云以外,国内SaaS行业没有好的2B产品。

美国有Slack,Zoom,Workday,ServiceNow等一批好的SaaS产品。

原因可能是:

1、海外好做营收,中国企业服务市场付费意愿还不够成熟。

2、互联网人不够了解国内的企业管理需求,2B产品经理对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缺乏了解。

3、2B人才水平不如2C。

4、具体到企业生产力工具这块, 中国IM为主,美国是邮件为主。

5、chat是用来沟通的,文档是用来协同的。

6、IM和邮件的实时和异步,是中美交流信息的一个差异点。

一位在美工作的工程师对比过差别:

国内公司是IM实时沟通为主,但沟通很多时候是毫无章法的,基本上是想什么时候说话就什么时候说,想找谁讨论就在群聊里喊一嗓子,在说话之前缺乏深入思考。比较习惯灵活,约了事情双方记得就可以了,会觉得在日历上记一下多此一举。

美国公司是offline 异步沟通为主,online 实时沟通为辅助。比如硅谷很多公司的沟通有明确的guideline,员工手册里面就有,何时沟通,采用何种方式,写得很清楚。邮件、trello、slack、IM 何时该用、怎么用都是很明确的。

产品和技术是企业服务的表象,其内里是企业的管理经验以及组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