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一园两湖”(人民公园,东、西湖),老海口人无人不晓。“一园两湖”地处老城区的中心地带,是海口最早的城市公园,也是海口三角池片区的重要核心。


  借着海口城市更新的东风,三角池片区(一期)综合环境整治项目正加紧实施。该项目以城市品质提升为引领,兼顾交通治堵、文化复兴、城市增绿、水体治理,融入海绵城市生态建设理念,打造具有闯海文化历史的特色记忆带,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品质和颜值,不断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改造中的东湖三角池拓宽了马路。


立面改造 老旧建筑穿新衣


  连日来, 海口市民在经过博爱南路三角池路段时,会发现这里的美丽变化:一栋栋老旧建筑,“穿”上了时尚清新的“外衣”,墙面粉刷一新,空调外机规范整齐,昔日五花八门的广告牌也了无踪影。


  城市的沿街立面是人们认识城市的第一道风景,是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因素。在三角池片区,不少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存在外立面破损老化、广告牌脏乱等问题,不仅影响城市颜值,还存在安全隐患。如何让沿街立面恢复宜人的空间尺度及可识别性,成为摆在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项目面前的一大关卡。


  三角池片区是海口老城区,建筑年代久远,特别是沿街低矮商铺较破旧,外装修风格各异,没能形成完整和谐的街景环境。“富有地方特色的街景立面,对塑造城市形象和延续地方文脉具有重要作用。”现场项目负责人何经理表示,三角池片区(一期)综合环境整治项目施工方在对沿街立面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通过走家入户调查,赢得片区住户及商家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在立面整治提升过程中,对沿街建筑高度、尺寸、色彩等方面重新进行规划,建筑外立面统一乳白色墙,门框、铺面门统一更换成铝材质,广告牌进行统一设计,在建筑形式上突出清新秀丽、简约淳朴的特点,片区市容市貌焕发新生机。



三角池道路绿化带种上了椰子树。


  “看,外立面改造后比以前漂亮太多了。”明媚的阳光下,站在广场前望着自家焕然一新的零售小商行,蔡玉珠脸上洋溢着笑容。刷上乳白漆的墙面,透着柔和低奢的质感;空调外机统一放置,装上了格栅;断桥铝材质的门框、铺面门,既美观又实用……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肯定改造整治后的效果,蔡玉珠很有感触,“这次改造,我们主动拆了广告牌,有了市民的热情参与,才能让居住环境更美丽。”从重庆来海口十多年,蔡玉珠愈发热爱海口这一“第二故乡”。


  据介绍,三角池片区将改造57栋建筑界面53834平方米,美化可视范围内17处建筑界面38560平方米。目前立面整治提升顺利推进,建筑外貌已完成所有涂料工程,防盗网和铝板工程完成90%,店铺广告牌已完成70%。下一步,将继续加快推进建筑外立面整治、景观照明亮化、广告招牌施工。


见绿亲水  闹市静土乐游人


  以民为本、惠民利民是海口城市更新的出发点,三角池片区的改造着重考虑市民休闲赏景的需求,考虑更大程度上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休闲观景的小广场并兼顾交通治堵。



三角池道路绿化带种上了椰子树。


  在三角池片区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丁字路口的三角池广场已经初见雏形,三处小公园各占一边呈三角状。小广场的绿化池里,新栽的椰子树傲然挺立,树下铺着大叶油草郁郁葱葱,绿化池的围边一边高一边低,低处的围边可充当休闲座椅,供市民平日使用。再往博爱南方向走便可看到东湖景色,东湖以前的围栏也被拆除,东湖内外连成一片,视野开阔,市民一眼可见人民公园的景色。沿着湖边还有休闲的亭子,湖的另一边是亲水栈道,市民走在栈道上可一览湖中景色以及附近的楼房立面景观。


  “三角池片区在改造中,通过绿化景观的改造打造观赏美景,同时增加市民休闲座椅、漫步小道。”何经理说,在改造过程中道路的修整规划也是一项重要便民举措,海府路、博爱南路交叉口道路,由原来的三角布局改造成丁字路口,使道路布局更加合理,路面显得宽阔,更便于市民通行。


  如今走在海府路、博爱南路交叉口,行人不用再绕弯路;走在三角池广场,市民不会再被围栏遮挡湖景。“一眼望去可以看到湖心岛、东湖、西湖景色,以后晚饭后和老伴到这里散散步,夜晚还能看看亮化景观,想想都觉得开心。”博爱南的老居民陈奶奶看着变得越来越美的三角池片区高兴地说。


生态优先 城市改造海绵化


  海绵城市是现在城市更新中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海绵化改造,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三角池片区的改造中便融入了海绵城市生态建设理念。


  走在已经铺好的道路上,记者看到一些道路铺的砖块不尽相同。三角池广场和建省纪念园广场的人行道上铺着透水砖,纪念广场的沿湖边上有专门用特殊石料打造了一圈的浅滩湿地,具有净化水体作用。浅滩的边上是绿化带,将种植水生植物,这些绿植和透水材料起到海绵化的作用。



空地建起了休闲小广场。


  “在改造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生态建设理念,尽可能解决城市雨洪、内涝、水质保障等生态问题,使改造后的三角池片区能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效果。”何经理表示,在改造中使用特殊小料石、透水砖、透水砼,以及种植相关绿植来达到海绵化效果。植物打造绿色基底,透水材料吸收地面雨水,污水处理系统让湖水不发臭。


  据何经理介绍,在东湖的一处污水入湖口,湖水中有一处“小房子”,这是污水处理泵房,在公园的另一侧还有一套污水净化处理设备。排入湖中的污水会先进行截流,然后经过污水处理泵房,再通过污水净化处理设备净化,经过净化后的水才会回到湖中,以避免污染湖水。


  现场,污水处理泵房的施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前施工的主要任务是疏通原有的污水排放管道,以及将主体完工的泵站混凝土模具护栏拆除。记者看到,排水管道里有很多淤泥和垃圾,现场有工人穿着作业的水鞋一直在疏通管道清理这些垃圾;管道旁负责拆除模具的工人们也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拆除工作,拆卸下来的工程垃圾被整齐地堆放在施工道路上。


唤醒记忆 打造特色“闯海墙”


  回忆起海南建省之初,不少闯海人最初都是聚集在三角池片区开始他们的闯海梦。在海口市人民公园一侧的东湖近水边一段斑驳的墙壁前,每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墙壁上时常贴满花花绿绿的自荐书、招聘信息等,这就是后来在闯海人心目中占据很高地位的“人才墙”,也称“闯海墙”。



周边旧楼进行了立面改造。


  “在新建成的建省纪念园广场内,将重新建起一面‘闯海墙’,打造具有闯海文化历史的特色记忆带。”正在火热施工的建省纪念园内,何经理指着眼前这面还未完工的复古灰砖墙体介绍,“闯海墙”以时间为线索,跨度长达30年,记录30年来的闯海大事记。


  “刚来海南那会儿,一大早就跑到三角池那边,墙壁上尽是各种招聘信息,聚集了很多闯海人。”说起三角池片区,闯海人陆胜平不由得忆起当初到海南来闯荡的情景。1992年陆胜平来到海南寻求发展。当时海南就业机会很多,每天陆胜平都会前往三角池片区浏览招聘信息,结交志同道合的闯海人。大家都带着梦想,有着追求目标,对未来充满激情。“建这面闯海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闯海墙不仅仅是记录闯海这一代人的成就,更是要树立闯海精神。”陆胜平说,闯海人具有敢为天下先,敢干、敢想、敢做、敢闯的精神,闯海墙就是要发扬这些闯海精神。


现场直击

湖心岛上品书香

  漫步于东湖的亲水栈道上,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湖心岛”。放眼望去,黛瓦灰墙、亭台楼榭、连廊青石隐于青山绿水之中,凉爽的河风拂面,偶有一两只鸟儿掠过,留下一道水波荡漾在湖面,极具古典韵味。


  现场负责人何经理介绍,原本湖心岛上的建筑年久失修,建筑里层多已腐烂,施工方在进行修缮时,主打徽式建筑风格。修缮完成后,将该楼宇打造成茶社、书院,点缀水景、山石、花架,布置小广场,营造丛林书院的自然与清静,既满足人们对舒适、品质的追求,又传承传统文化,且尽显时尚。


  “宁静、清幽,我迫不及待想在湖心岛上走一圈。”湖心岛虽然只现雏形,但其美景已吸引了广西游客葛大爷。


一线人物

加班加点战一线

  3月5日早上,记者在东湖路上看到,原本各个商铺、房屋都是独立成栋,楼与楼之间的间隙参差不齐,十分杂乱。“我们每天早上7点开始做工,中午休息两个小时,一般每周3到4个晚上要加班。”泥工杨师傅的工作就是用水泥砖将这些房屋间隙填补上,让道路看起来整齐美观,他和工友们大年初八就开工了,现在正在赶工程进度,经常要加班加点工作。


  杨师傅表示,负责城市立面建设的施工班组除了泥工组还有木工、钢筋、电焊、涂料、景观等多个小组,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所有小组分工合作,同时施工。


  在亲水栈道旁,污水处理泵房的施工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施工的工人群体里更是不乏女性的身影,她们清理混凝土模具、做泥工、铺设绿化道路。工人们辛勤的汗水和忙碌的身影,成为东湖湖畔最亮丽的风景。

来源:海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