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医疗
  9月9日讯 高值耗材带量集采常态化,降幅明显
 
  目前来看,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已经是大势所趋。国家也不断释放强烈的政策导向,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随着各省或省级联盟集采持续推进,从降幅来看取得不错的成果,以人工晶体、冠脉球囊、冠脉支架为例。
 
  1、人工晶体
 
  截至目前,人工晶体已成为全国带量采购覆盖率最高的品种。截至2020年9月,涉及人工晶体的带量采购项目共6个,包括两个省级联盟项目、三个省级项目、一个市级项目。
 
  项目覆盖安徽、江苏、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山东、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新疆建设兵团、湖南、广西、贵州、海南、陕西、云南曲靖、上海等22个省份,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占比达到70.97%。
 
  从已公布的谈判结果看,安徽平均谈判降幅为20.5%;江苏平均降幅约26.89%,最高降幅38%;京津冀“3+6”联盟谈判后,平均降幅约53.72%,最高降幅84.21%。
 
  2、冠脉球囊
 
  截至2020年9月,涉及冠脉球囊的带量采购项目共5个,项目覆盖贵州、重庆、海南、湖北、云南、江苏、浙江、湖南等省份。
 
  从已公布的谈判结果看,云南平均谈判降幅在70%以上;江苏平均降幅为74.37%,最大降幅为81.05%;湖北省最高降幅96%;黔渝琼3省联盟预扩组平均降幅达85.49%,最高降幅为89.84%,后扩组平均降幅达85.15%,最高降幅为90.35%,总体降幅85.32%。
 
  3、冠脉支架
 
  截至2020年9月,涉及冠脉支架的带量采购项目共4个,涉及江苏、山西等省份。
 
  从已公布的谈判结果看,江苏省平均降幅51.01%,最高降幅66.07%;山西省平均降幅52.98%,最高降幅69.12%。
 
  耗材国采支架先行,最快或于9月启动
 
  继药品国家集采之后,高值耗材国家集采已经箭在弦上。首批国家级高值耗材集采将从冠脉支架入手。据业内人士分析,最快或于9月份启动。
 
  今年7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指导中心发布了关于委托开展《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函。此次国采将从冠脉支架入手,探索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本次涉及的材质为钴铬合金和铂铬合金,载药种类为雷帕霉素或衍生物,药物载体涂层性质为非聚四氟乙烯的冠状支架。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负责拟定具体技术指标。
 
  采购周期为2年,协议期满后,由各省确定供应企业、约定采购量和采购期限。供求关系、技术水平、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可通过竞价、议价、谈判、询价等方式,产生中选企业、中选价和约定采购量。
 
  从采购范围和数量来看,本次带量采购是目前有过的最大的采购联盟。方案提到,2019年冠脉支架使用量超过1000个的公立医疗机构、军队医疗机构均应参加,其他公立医疗机构、军队医疗机构、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按照所在省份安排自愿参加。已开展该类产品集中带量采购且尚在合同期内的省份,可不参加。
 
  在约定采购量比例上,参与联盟采购的医疗机构根据2019年采购量申报总采购基数和各产品采购基数(不含不锈钢支架)。按总采购基数的80%约定采购量,且保证每个中选产品采购量不低于申报采购基数的80%。
 
  目前,冠脉支架领域已基本完成国产替代,其中主要外资企业包括美敦力、波士顿科学、强生等,在国内市场份额不足30%,主要内资企业包括微创、乐普、吉威、赛诺等,国内厂家合计市场份额已超过70%。其中微创医疗的市场份额最高,处于冠脉支架的龙头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赛诺医疗的产品全是不锈钢材质,不符合采购条件,其他三家公司都符合条件的主力产品,均有参与集采的资格。
 
  
图片来源:医械汇
 
  集采持续推进,惠及国产龙头企业
 
  高值耗材集采的持续推进,将至少从两个维度加速国产替代。一方面,集采降价将导致外资利润大幅压缩,使其改变竞争策略。以往巨额利润导致外资并未在国内市场精细化管理。目前已有部分进口企业通过与国内企业合作来继续谋求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集采实施后标外产品的占比将被大比例压缩,而外资高端产品又大概率是标外产品。当标外产品的量遭到压缩后,最终出货量维系不了物流和仓储成本,将使外资被迫出局。
 
  以骨科植入类耗材为例,骨科医疗器械按照治疗疾病种类不同可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以及其他。据了解,创伤领域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其次是脊柱市场,相较于创伤类和脊柱类产品,人工关节类器械是永久性植入产品,技术门槛高,制造工艺难且手术难度大,进口替代速度相对较慢,国产化程度最低,达26.73%。业内人士指出,带量采购或将加速国产企业在脊柱和创伤领域市占率的提升,行业将向具备规模优势、技术先进、创新迭代的头部企业集中。
 
  价格进一步回落,或再无经销商赚差价
 
  高值医疗耗材因其技术含量、临床价值、学术推广和市场培育等要素,导致市场价格高昂。
 
  集采如火如荼的开展,高值耗材的价格水分不断被挤压。据业内人士分析,预计耗材带量采购后,商业模式将发生较大变化。
 
  由于高值耗材单价较高,出厂价和终端价之间差价较大,渠道中有较多“水分”,但在两票制和一票制的配合之下,耗材的水分将被再次压缩。也就是说集采的降价空间大部分由经销商承担。
 
  另外,医疗器械产品的推广需要更多的多级经销体系,导致器械经销商小而分散。随着一票制的探索推行,或使生产企业参与到医院的供应链管理,使得经销商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