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请点击上方"今日海南"关注本刊


书名:《椰之颂》

主编:孔见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有时想,拥有椰子树的海南岛是何其幸运,好比一个团队有了出色的领袖,其高昂的精气神能把整支队伍一下子凝聚起来、带动起来。


海南岛的名片、海南岛的图腾、热带海洋的标志……人们对椰子树的赞誉,也不一而足。


对于本地人而言,椰子树是家园的象征。除了遮荫这种基本功能外,还提供了更多的庇佑。内地民众多有“大饥荒”的记忆,物产丰饶的海南则无,看过汤姆·汉克斯的《荒岛余生》的人都记得,椰子甘美清冽的琼浆关键时刻是能救命的;而之于客居者,椰子树旺盛的繁殖力、顽强的生命力已令他们心仪,在台风中夭矫不屈的身姿更是令人怦然心动,椰子树定然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学习的榜样。其实,海南岛就是个移民岛,大家不过是先后到来的客居者而已。椰子树事实上也是个植物界的“客居者”,如今她倒与海南岛浑然一体,成为众人齐赞的“省树”。或许,这也是一种“命运共同体”吧!


海口滨海大道的椰子树  人皆我师 摄


但总觉得,岛上的人们虽给予椰子树这么多的赞美,相比椰子树对海南岛的馈赠,人们给椰子树的报答还是太少。由于交通的便捷,现在去任何一座城市的超市,都能买到椰果了,椰子糖、椰子粉、椰子糕等更是不计其数,可是,我却发现此前还没有一本专门写椰子树的书。


这一亏欠应该是太久了,直到我手上拿到一本《椰之颂》。


这本书体量不大,几乎是一本口袋书,然而装帧特别,是金椰那种代表收获的喜人的颜色,细看里面布满了可爱的椰叶纹。海南的椰子树有福了,终于有一本书专为你而歌了!


打开书本,分为上下两卷。我清楚地记得,海南省作协、省文学院去年起开始面向全国征文,此后还邀请全国名家来椰岛采风,名家的佳作收在“上卷”中,从近千篇征文中优中选优的获奖作品则放在“下卷”里。虽只有十多万字,但如同椰子树结果,经过了一段艰辛孕育的过程,因而果子也是结实甜美的。


我十分喜欢孔见先生的代序《一泓清泉在襟怀》。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孔见先生常说“我就是一棵椰子树”,他对椰子树的理解是深入骨髓的,带着思想的锋芒。他通过比较椰子与其他热带水果,下了断语,“唯椰子蕴藏着一股仙风,椰肉的冰清玉洁,椰子水的清纯甘冽,以及飘悠在空气中若隐若现的味儿,都表明她格调不同凡响。”


伫立在海边的椰树 人皆我师 摄


上卷中是全国名家来海南采风留下的佳作,可喜的是名家们没有耍大牌、敷衍应酬了事,他们中有些多次来过海南,有些还在海南工作、生活过,即便是猝然遇之,椰子树也有足够的感染力令其心灵悸动、脑洞大开、笔头生风。十分可喜的是,虽然写的是散文,却由于有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等参与,而沾概了其他文体的光彩。


比如诗人舒婷笔下,“一棵历尽沧桑的老椰子树,被遗留在海陆交界处的高岗上,像一位年迈却堪称健硕的王者。捋着晨风迎着初日,亦不疲倦,鞠身做虔诚的礼拜”(《一棵老椰子树的平凡传奇》),意象鲜明强烈,语言精炼准确,让人想起她的名作《致橡树》。或许由于椰子树的诗意盎然,小说家储福金对椰树的描写也“诗化”了,但也像随时可以转换成一部中长篇的小说似的,“仿佛椰树林是海给予海岸的一条绿色的风景线,仿佛椰树林是迎抗海风海浪的一条坚韧的生命线”(《凝成一棵椰树》)。同是诗人,同样曾经在海南工作、生活过,王小妮、耿占春笔下的椰树同中有异。另有小说家身份的王小妮动情地写道,“据我所知,很多刚上岛的大学生是被几乎相同的一幅画面吸引过来的,椰子挺拔峭立的树形映衬着慷慨地给它做背景的辽阔海域”(《海岛的宝贝》);评论家耿占春则带有理性的思考,“无论从哪里抵达海岛的哪里,人们最先和最后的印象一定是椰子树;无论居住在海岛的任何地方,人们的家园都有椰树的守护。它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南方意象”(《椰树:视觉与记忆》)。此外,作家何向阳调动了生活乃至生命的体验,感人肺腑;而诗人、作家向以鲜则将有关椰子树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令人大长见识,对椰子树的热爱必然又增添了几份。其余如鲍尔吉·原野、韩小蕙、雷平阳、蒋蓝的文字,也各有其长。


文昌东郊椰林的椰子树,椰姿百态,仿佛在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  (资料图片)


上卷的风情已然旖旎,下卷的况味格外博杂,从近千篇自发来稿中脱颖而出的二十几篇作品虽难说篇篇珠玑,倒也各有风致,很具代表性。有本地文化人熟谙琼岛风物、风俗的,像李焕才的《村头的五棵椰树》,就以小说家的细致而又别致的笔法,写出海边渔村的风情与风骨,吴章的《落椰子》、曾万紫的《椰乡之恋》、杨道的《椰子的私语》、鞠长峰的《嫁果》等均属此列;有的则是与海南深有缘分者的动情之作,如薛尔康的《凤凰于飞是椰树》、晓剑的《椰子树之恋》、卫凤霞的《飞起来的椰子树》、许维娣《74号站的椰子树》、和谷的《种子》等。编选者也考虑到体裁的多样性,像诗人郑纪鹏别出心裁的《二十四椰品》、作家张少中学养丰厚的《椰赋》等,也悉数收入。


笔者尤感兴味的,是由写椰子树而联系起琼岛人文的文章。尽管也有作家称椰子树仅仅就是植物,那些精神寓意是人们赋予的,可是,吟诵“杨柳依依”数千年的华夏子孙,怎能不“寓意于物”、由物及人呢?像《有椰树,是故乡》中,符开潮深情怀念与其有一面之交的现代文化大师陈序经,甚至幻想着“我梦见,在故乡海南,在椰林树影间,耸立着一座比五公祠更恢宏、更瑰丽、更庄严的海南先哲先贤纪念馆,里面陈列着陈校长的生如椰花之灿烂、逝如椰汁之静美的全部,珍藏着陈校长一生的珍贵与拥有。”我也喜欢余显斌散文诗般的《海南二绝》,将椰子树与海瑞并列,“椰子树标直、挺拔,风骨刚硬,卓立海边,狂风不折,暴雨不摧。其余树木,鲜有如此树风骨者。海瑞为人,亦与此相似。”当然,与椰树的类比怎少得了桄榔庵中的东坡先生?“我听见东坡先生捻须沉吟:‘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遥望大宋,面对逆境,经历那么多坎坷的豁朗畅达、超然自得里,一定流淌着椰汁。那椰树一样的乐观积极,椰树一样的深刻厚重,椰树一样的超逸洒脱,最后凝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般‘一蓑风雨任平生’的境界,就是一株椰树的翻版!”(丘炎山《骨头的隐语》)。


做为一个评论人,我已不愿再细作评论了,只提两个建议:如果是本岛人,屋子里搁本《椰之颂》,如同为热带“神树”筑个小龛,吉祥清爽;如果你是游客,看够椰树、喝饱椰汁后离岛,捎一本《椰之颂》带走,回味无穷……


椰子树挺拔,狂风不折,暴雨不摧(网络图片)



来源:《今日海南》2017年第12期

文字编辑:王亦晴  技术编辑:黄慧

图文统筹:王群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