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百花争艳的饰界里,有什么可以傲视钻石,轻视黄金,鄙视铂金,忽视玉石?一个声音在回答:钻石太冰冷,黄金太庸俗,铂金太泛滥,玉石太娇脆,我才是当之无愧的饰界之王——西藏天珠。的确,越来越多的时尚界人士开始把目光转向天珠。朴实的外表,博大的内涵,厚重的历史,美丽的传说,赋予了天珠太多神秘的信息。拥有一颗千年老珠,已成为当前明星大腕、政界名宿、商界精英不约而同的选择,天珠正从古老的雪域高原走出尘封千年的历史,走向了世界。

 



   那么天珠到底为何物,从国内外专家考证及对其进行物理化学鉴定得到结论:天珠就是强碱、硝雄蚀刻的工艺玛瑙珠。 


  一、天珠名称的由来及天珠的形成 


       天珠的名称何人所取已不可求证,港澳台叫天珠,藏族叫“丝”,汉族则称“九眼珠”。奥地利藏学家勒内.德、内贝斯基.沃科维茨于公元一九五二年出版的《来自西藏的史前珠》及一九五三年出版的《西藏的神灵和鬼怪》两本书中,均称为“猫眼石”。杜宾.路易斯先生于公元一九八六年出版的《珠的历史》书中提到这类珠子为“蚀刻或漂白的红玉髓”。《新唐书》记载:“吐蕃妇人辫发,戴不瑟瑟珠,云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马。”著名的现代藏学家格勒博士在《藏族苯教的神》论文称这种珠子为九眼勒子。台湾著名的学者刘良佑教授在《天珠探秘》文中提到西藏学者通常称天珠为“白玛瑙勒子”,是藏族服饰勒子项圈材料的一种。台湾天珠商人林东广在一九九七年出版的《西藏天珠》一文中从头至尾称天珠。 


   西藏先民认为,天珠是神创造的超自然之物,是自然生成的或天降下来的,如果有谁说天珠是“天人合一”的工艺品,会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问许多藏族群众天珠来自哪里,他们讲述着同一个古老的神话:在古代,天珠是神仙佩戴的装饰物,每当珠子破损或稍有损坏,神仙就把他们抛洒下生物的化石,与鹦鹉螺、三叶虫处于同一时代。有人曾提出证据,在喜马拉雅定日一带、藏北无人区化石山上都曾见过天珠化石。老百姓的故事则说:曾经有一个人在高山之巅见到这样一只虫子,他用帽子扑它并将它罩住。当他挪开帽子时,虫已经石化了,成了一粒天珠。 R.内贝斯基—沃科维茨博士在其《西藏的史前珠子》一文中讲述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一个传说。人们认为,天珠起源于茹多克附近的一座山上,遇上大雨天珠如溪流般地沿余坡泻而下。然而,有一天,一个巫婆用“邪恶的目光”盯着那座山,于是天珠马上停止流淌。直至今日,在天珠不断流出的地方还可以看到颇具特色、黑白条纹相间的天珠。归类起来天珠来源的传说有十几种,在此不一一列举。 


       德国著名的“大卫.艾宾豪斯、麦克尔.温斯腾博士”经过几十年对自己收藏的几百件天珠进行研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写过一本专著,叫《藏族的瑟珠》(瑟,取之藏语天珠“热”的译音)。在这本书里,两位天珠研究专家明确地说:“就加工技术而言,藏族瑟珠是蚀刻玛瑙珠一种。”蚀刻玛瑙珠的加工方法是这样的:先是在珠子表面按图案(在粗加工的玛瑙石上套上有各种图案的模具,或贴上一种有图案的特殊纸型,以使别的地方不被腐蚀,详见天珠图纹展开图)喷上碱水(有的使用钾碱、铅白碱、碳酸钠)进行蚀刻,然后用火烧烤,这样就使珠子表面附着强碱处变成了永不褪色的白色,因使用强碱所含万分不同,烤出来的白色也不尽相同。这种增白不仅仅是在表面上釉,而表层下面也变白,一直深到古装里面。有些天珠,变白的地方则显明突出。在折断的天珠里你会看到这种白色纹路渗透深浅基本一致,尽头相对整齐,没有石头中天然的石头底子上出现一个白色的图案。 



另一种加工技巧是,首先用上述方法把整个珠子变白,然后用另一种化学制剂画出一种图案(硝酸铜的效果最佳)。珠子再次用火烧烤,在白色的底子上勾勒出黑色图案。即指国际通用标准“型二法”(有人认为此类天珠方可称至纯天珠),有时,要除去前面变白的地方而将黑色图案直接涂在光玉髓的天然玛瑙上。西藏“天珠大王”嘎玛桑珠曾将不同类型的“天珠”送上海硅酸研究所化验,其结论是:天珠图案上的蚀刻花纹除酸碱外,都含有硅酸盐(瓷器上的釉其主要万分就是硅酸盐)的成分,这再次证明,天珠是人为的,或者说是古装是天然的,花纹是人为的,叫“天人合一珠”比较确切些。 根据使用的工艺类型将蚀刻加工黑白图案大致归类:第一类:天然石头底子上的白色图案(型一);第二类:变白底子上的黑色图案(型二);第三类:天然石头底子上的黑色图案(型三);变种(一)(第一类与第二类的结合)首先给珠子的一部分加白,其余部分不变白,黑色图案蚀刻在珠子变白的部分,叫做“生眼”(型四)。变种(二)(第一类与第三类的结合)黑白相间的图案出现在同一粒珠子上,但不像上面的那一种相互重叠,叫做“生形”(型五)。第一类蚀刻玛瑙珠有一个有趣的特征,即:变白的部分和没有经过处理的部分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此时,这两个部分所含的化学成分也不同,结果使一些珠子上经过处理的地方发生部分脱落,使白色图案留下粗糙、经过凿刻过的表皮。由于第一类珠子具有这一特征,因此,那些对它们早期研究过的人给我们留下了“蚀刻”的玛瑙这一名称。最早考古发现的这类图案是由人工蚀刻的,并添加一些其他物质。 


 二、用科学眼光看待天珠的神秘能量 


        天珠的神秘能量在藏传以及众多的传说中已被神化,藏民认为能够拥有一颗天珠,必须要有很大的福气和缘份,一旦拥有了它,即是无限福慧的开始。因此,藏人视天珠为天神的吉祥物,能够趋吉避凶、稳定血压、增强内气,吸收日月星辰及天地之灵气,保佑持有天珠者获得意想不到的福报、吉祥与圆满。天珠是最理想的护身符,更是供佛的圣品,值得收藏供养,永世流传。但这些被神化了的神秘能量,究竟存不存在?科学的研究已经揭开了其部分神秘面纱。 

 早在1980年,美国太空总署就研究过千年老天珠的结构,发现它是矽结晶,具有天然宇宙强烈的磁场能量,其中镱元素的磁场相当的强烈,是水晶的三倍,其硬度仅次南非的钻石,全世界目前仅有西藏天珠有此特殊元素磁场,因此配戴天珠而产生的种种神秘力量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物理学家在研究各种矿物原子的排列组合时,发现西藏天珠,可以帮助人体机能之心肌血液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活化细胞组织,调理改善虚弱的体质。配戴者,能滋养五脏六腑,强身健体,具有针灸的热、光、电、磁等效应,以此达到调养身心与祛病止痛的神奇效果。在西藏一些偏远山区,至今还保留着磨天珠粉末作为药引子的古老传统,所以我们看到的一些老珠子有被磨粉入药的痕迹。 


  三、天珠的分类、纹饰、图案、符号、眼纹的含义 


       根据发源地及天珠形状,老天珠可分为三大类:至纯天珠(真品天珠)、次要天珠(冲天珠)、旁系天珠族群(崩系)。至纯天珠发源地为中国西藏,包括椭圆形天珠、短形天珠、长形天珠;冲天珠发源地为中国西藏、尼泊尔及印度,主要包括羊眼天珠、线珠等;天珠族群发源地为西藏、尼泊尔及印度,主要包括黑白珠、药师珠、红玉髓、小寿珠等。从图案符号组合上说,一个圆“○”形纹的天珠,称为一眼珠,两个圆“○”形纹的天珠称为两眼珠,依此类推到十三个圆“○”形纹的天珠,称为十三眼天珠。大卫.艾宾豪斯在《藏族的瑟珠》一书中曾提到一位藏族商人让他看一个20眼的天珠。一个圆“○”形纹及一个方“□”形纹的天珠称为天地珠;四圆四方,简称为四天地珠。从形意上说:有长寿珠、莲花珠、虎皮珠、虎牙珠、条纹珠等(康巴人认为,有九条纹的线珠与九眼珠相同)。这些天珠,从宗教角度上说,有消灾珠、增宜珠、圆满珠、除魔降怪珠。“息、增、怀、诛”珠,这是集合四种图案“○、□、月形、△”在一颗天珠上,具有“息灾、增益、圆满、降魔”四种作用,此类天珠极为少见。天珠上符号的含义是什么呢,西藏是佛神的天国,藏族人民都是佛神的信徒,衣食住行、风土人情只能从宗教上去解释。他们用白色及圆“○”形符号来代表防止灾难、转化噩运、消除障碍;用黄色及“□”形符号来祈求事业顺利、财源广进、福禄双全;用红色及半月“月形”形符号来祈求圆满健康、良好关系、完整权威;用黑色及三角“△”形符号来代表祛除邪恶、降伏鬼怪、消除魔障。翻开苯教主要经典《十万龙经》,详细记载着“念神”的抽象图案。苯教十三念神为“太阳念、月念、星念、云念、虹念、风念、地念、雪念、海念、崖念、木念、水念、石念”等。它主管着阴、晴、风、雪、雨、风、云、雷、电等大自然现象。苯教信徒所创造的圆“○”形是代表“太阳念”,方“□”形是代表“地念”,半月“月形”形代表“月念”等。其最著名的就是“卐”符号,是逆时针方向的“万”字,代表永恒不变的意思,是古象国国家的图腾符号。从宗教角度解释,佩带这些符号的天珠不但可以消灾祈福、治病祛邪,还能圆满功德。天珠,是原始苯教的崇拜物及符号,有人叫它“象雄图腾”是有道理的。各种“念”的符号交织在一起,就成了苯教信徒“与天通话”和“与各种自然神灵”通话的图解。目前,藏族群众收藏的古代天珠绝大多数是从古象雄流传过来,这种流入始于吐蕃时期。人们看天珠眼纹常提出“死眼”和“活眼”,这是常人的说法,叫眼本身就有牵强古人之意,其实,它就是“十三念神”符号,以及由不同“念神”符号组合起来对自然现象进行神化的解释。上讲“五眼周视、四魔怖摄”。所谓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及佛眼。天珠的眼纹从宗教的意义上而言,应离不开“五眼”的范围,但从目前在国内及港澳流行的一般分类,仅将天珠的眼纹分成普通眼、金刚眼及佛眼三种。计算天珠眼纹简便的方法,即:1、白线环绕所形成的黑(棕)色部位,其开头不拘,均可称为眼;2、天地珠“○”、“□”形状统计在眼中;3、金刚之眼加三对虎牙、称为金刚九眼珠也说得过去;4、线纹、龟背纹、以线的条数、龟板块数为眼数;5、不规则的变形的天珠,其眼的计算参照“1”去确定。 


  四、天珠鉴别、鉴赏 


        天珠的鉴别可以用“八看”来进行初鉴。 


        (一)看天珠的质地。从矿物颜色来观察,各类矿物质地的颜色,可分为原本固有的颜色称为白色;混入色素离子引起的颜色称为他色;产生裂纹引起的颜色,称为假色,这是矿物学质地的三种色。天珠质地的颜色大致分为:乳白色、黑色、棕色、红色及淡绿色五种,其中以乳白色的质地最佳,某些天珠研究者都把天珠线孔内是否为乳白色列入至纯天珠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从质地上鉴别。 


        (二)看天珠的色泽,天珠一般呈黑白色、深棕色及乳白色四种相间的纹路,黑白分明的纹路也是许多人首选之一。 


        (三)看天珠的光泽。所谓光泽是指表面反向光的强度而言,反射率大,光泽就强。一般光泽可分为: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及土状光泽等。用肉眼观察表面似涂一层油脂,这种光泽称为油脂光泽。有些油脂光泽特别亮,则可称为蜡状光泽。有些天珠经过火烘,表面呈现灰白色,对光产生吸收而暗淡无光,这种情形称为土状光泽。 


        (四)看天珠的透明度,透明度是指透光的能力,其实透光与不透光是相对的。一般鉴定透明的标准,是以两毫米的厚度用适当的光源透视,光全部透出称为透明,部分透过称为半透明,不透过称为不透明。选择天珠以透明和半透明作为取舍标准,当然,不透明的珠子也有极品,以透明取舍天珠难免有遗珠之憾。 


        (五)看天珠的完整性。从外观察整颗天珠的完整度,是最直接且效果好。由于老天珠年代久远,想找一颗完善无暇的天珠颇为困难,因此天珠两端呈现斜面的磨损并不影响其完整度。一般而言,除传世品外少部分的破损可能是供佛装藏或磨粉配药之用,应可接受。 


        (六)看天珠的风化纹。所谓风化纹是指老化表面特征,最具代表年代长短的标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许多自然而不规则的风化纹路,深浅不一,似鱼鳞纹又似凤爪纹,尤其在黑棕色纹路上观察比较清楚明显。 


        (七)看天珠的朱砂点。所谓朱砂点是一种红色的斑点,从里到外自然生长在天珠的珠体上 ,但并不是每一颗天珠上都有朱砂点,也不表示有朱砂点的天珠就是好货。它仅是供判断新旧天珠的标志之一,就像旧玉中沁色中的“尸斑”(“尸古”)。这种红色斑点可能是天珠与人体的磁场融合所成长出来的。因玉石本身就有渗透性,也可能身上抓伤、挠伤出血后,使之吸渗到天珠体里,逐渐形成“血斑”。 


        (八)看包浆。包浆不是天珠上的污垢,是酸、碱、分子与本体分沁物长期融合的一种附着物,它是洗、刮不掉的,就像旧瓷器、明清家具上的包浆一样。这种包浆滑润自然,任何作旧都不能做成这种自然形成的包浆,“自然成旧”与“人工作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岁月的残缺是一种美,人工的“做残做旧”越看越丑。 


       五、延续天珠生命的吉祥圣物——新天珠 


        有人将现代新仿天珠一概斥为假天珠,笔者倒不这样认为。没有新天珠,哪来老天珠。一颗品质好的新天珠千年后也会成为价值连城的老天珠。正确对待新天珠和老天珠,就不会在买到新天珠后产生太多不必要的遗憾。新天珠矿石(玛瑙)产于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高寒的喜马拉雅山脉,根据所开采出的矿石(玛瑙)颜色及硬度可分为:红玉髓(硬度最高),原始矿石呈暗红色,因有一些矿石内部形成纹理不同,可看到有花纹;黑玉髓(硬度稍低于红玉髓),呈黑色,有经过抛光处理的,表面明亮有光泽;天然纹路玛瑙,内部条纹黑白相间,形成一圈一圈的天然图案,好像人的眼睛,称之为“佛眼”、“龙眼”,还有一些红白相间,颜色细腻。,历经代代加持、配戴、供养。老天珠流通数量非常稀少,市场价格非常高;而新天珠是近代的成品,替代老天珠用来供佛与装饰,价格较为大众所接受,市场流通较广。新天珠的矿脉与老天珠本同源,因新天珠矿石是近代才开采,所以矿石存在于喜马拉雅山山脉的时间比老天珠更多上二、三千年,不仅硬度更高、磁场能量更佳,矿石的微量元素也更多。 


微信号:2855841933

电话号:13623218785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塔北路与东二环福建茶城一楼北区醉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