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ppt背景

我们会发现有一个现象还蛮有趣的,那就是,凡是关于产品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之类的问题,基本都会搬出英文(各种外语)版的来作答,貌似大部分跟设计有关的事儿都是这样.

还有一点,不少设计师做PPT喜欢用AI、Photoshop、CorelDRAW等设计软件,做完了再搬到Powerpoint里头,但就是不喜欢直接用Powerpoint,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Powerpoint本身也是很强大的嘛,把工具充分利用起来,可是潜力无限的哟~ 尤其是当年看到有人用Word做了个动画片头,我和我的室友们都被华丽丽地震撼了啊!

那么,如果我们想做一个完全中文版的PPT,一个以中文来思考的扁平化PPT,该怎么做呢?

设计没有唯一和统一的答案,扁平化也只不过是万千设计形式中的一种.用的人多了,好像就变成了趋势.根据题主的疑问,我们或许可以试一试,将制作的过程呈现出来,以帮助理解.

长文,多图,慎入.

首先申明我用的办公软件是某山的WPS(某山你是不是该给我点儿广告费?),理由有两个:1、好用;2、LOGO和界面都不丑.是的,我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肤浅的——外貌党.

双击Powerpoint,我们撞见了巨大的黄底白字,几秒的静默之后,一个空白的世界展开了.

在动工之前我们得思考一个(才不止一个呢)问题:

1、我要做啥?—— 一个扁平化的中文PPT;

2、内容呢?—— 跟制作扁平化的中文PPT相关的一切(才不是一切呢);

3、思路呢?—— 我心里有数(请把思路可视化,谢谢);

4、效果呢?—— 看完你就明白了(看不明白我就揍你).

做PPT最简单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思路,就是把我们需要表达的内容按一定的演示逻辑排列好,以视觉(必要时得视听结合)形式呈现.但必须记住,听觉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因为观众在看的同时,也在听你的讲述.配合得当,才会相互加分.

在确定了主题、准备好内容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动工了.

——等等,你就这么直接在第一张PPT上敲大标题了吗?

——是啊…有什么问题吗?

——是不是还漏了点啥?(少年,你用这么纯真迷茫的眼神看着我,我会想虐你的)

——啥?

PPT的尺寸啊!骚年!

不要告诉我你一直用的都是这个默认的数值,从来没想过点开来换个高矮胖瘦试试.

考虑到现实里常用的投影屏幕都是这个默认的比例,也确实可以不做更改.

那么现在,反正没啥限制,我们不妨试着设置一个看起来更舒服点儿的显示比例吧 ~

举个栗子:宽25.4cm,高17cm.嗯,我喜欢扁一点儿的(喂).

注意,尺寸最好事先就设定好,如果做完了再改尺寸,图片和文字都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发生形变.到时候再来一点点调,会累死.

好了,不多折腾了,开始进入正题.

第一步,敲上本次PPT的大名:《怎样制作扁平化PPT》.

这个PPT讲的是跟扁平化相关的东西,

那么我希望视觉呈现也是扁平化的,以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既然是扁平化,那就不要考虑太立体的东西.

但是空间感呢,也不要那么狠心地就完全抛弃嘛,大家还是可以友好相处的.

大名敲完之后,试了试全一排和上下两排.

“PPT”是英文,在中文世界里,它被视作一种图形符号.甭管你英文再好,眼睛看着就是觉得不一样.与其和中文们混在一起,还不如自成一格(才不是闹别扭呢,哼).

一般我做PPT的默认字体是微软雅黑,相对通用,作为非衬线字体也较为简洁.

既然是扁平化,字体就不要搞得太复杂.

然后开始考虑文字的颜色.其实这得和底色、背景一起考虑.

简而言之,这是个纠结的过程(以下500字可略过不看).

文字敲完之后是大面积的空白,我想给文字加个底色,用以去除画面的单调感和过多的苍白感.

我本人是偏爱蓝色的,把底色设置成蓝色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啊,为啥不行?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用哪个色值的蓝色更好呢?如果字色是白色,那么哪种蓝色和白色搭配可以看起来更舒服,使画面更干净?……这种问题只能自己和自己妥协(撕咬).

完了之后给底色再加个框.长条,宽条,圆的,方的,三角,异形?最后我决定用点小圆角,给人一种稳重而无害的赶脚.

我还需要一张图作为背景,要求是模糊的、虚化的、朦朦胧胧看不清的,整体色彩搭配舒服的.当然这样的图搜一搜还是有不少的,想到版权问题,于是就从自己拍的照片里找了一张= =

可是,为毛能用的偏偏只有黑白哒?!为毛我平常都不拍点有用的照片啊?!泪流…

算了那就索性黑白配吧,其他颜色也不瞎搞了.这么一合计,总算是定好了封面的基本色调——无色系.

诶,好像还少了点什么昂?

版权归属,嗯,作为完全私人化的PPT,那就写上自己的大名吧.我是个低调的人,字号就小一点吧.和背景的线条融为一体…那大家还看得到我嘛?也加个框吧,和题目齐宽.框的颜色呢,一样吧.和题目那个框的间隙呢,唔,这样差不多了.居中,对齐.嗯,规整了.总算安抚了看到不对齐的东西就会迅速发作的强迫症.

终于!这个纠结帝的第一张PPT!终!于!做!好!了!

如您所见,这才只是个开始.

如果想要把“扁平化的设计理念”融入到PPT制作中去,那么我们首先得对“扁平化”有点儿了解.正所谓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嘛.很多时候我们说不清概念本身,因为概念并非一成不变,超出一定的范围可能就是谬误.但为了便于记忆和阐释,我们会用一些关键词来标注它.

如上图所示,我选了“二维、抽象、简洁”这样三个关键词,并使用了图形和底色(底色以RGB为参考).当背景本身的颜色对色块的干扰较少时,我们可以试试加入一点儿透明效果.就像这样:

PS1:背景线条(多条曲线的交织)会不会有点复杂,影响视觉效果?

PS2:其实本来打算用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当背景,有点难搭,遂放弃= =

PS3:这三个关键词仅作示意,并不绝对,欢迎探讨~

那么,在我们对“扁平化的设计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去达到“扁平化”效果呢?

要细分起来真的可以说很多,为了避免信息过载而造成头晕症状,我们将文字信息也进行大幅度的简化,挑重点的几个讲讲.

整体

我们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去指导PPT的制作过程并进行测试,看看最终的效果是符合还是背离.

每个方面用同色系、不同色值的大色块进行区分,(顺便还)具有一定的渐变效果.

PPT另存成图片后字就不怎么清晰了囧,现在把文字内容再赘述如下:

内容的连贯

整个PPT的内容安排合理富有逻辑,

演示PPT的人心里非常清楚自己需要表达什么,向谁表达,以及,如何表达

视听的舒畅

不光是视觉,还有听觉,

每个微小的细节偏颇,都有可能破坏观众对整个PPT的良好印象

设计的扁平

放弃立体感吧,少年!

记住,此刻,你活在二维世界里,躺平了,深呼吸,让一切回归简洁,少即是多

鉴于我们本次的主题是设计,因此其他的不做展开.

色彩

为什么在色彩部分提出了“点线面构成”呢?

因为在制作时我们必须面对PPT这个平面,并对它进行解构和再创作.

而在扁平化设计里,色块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本身就能转化成点、线、面,构成格局,撑起整个平面.

点线面构成

PPT中的每一个符号、线条、色块分布,

都以扁平化为目标而存在于这个扁平的空间之中,如果它们做出了奇怪的举动…

色块是关键

扁平化的关键是色块,注意,最好用纯色,少用渐变

色块本身有面的属性,能够区隔空间,试试让不同的色块带领你进入新世界的大门吧~

PS:这里的“少用渐变”是指少用那种中间有过渡色的渐变,而不是指由分明的色块组合起来的渐变.原因:1、渐变有一定的立体视觉效果;2、渐变用好了也没啥,用不好看起来会很low,破坏美感

文字

在文字处理上,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统一.

字体的统一

同一个PPT里不要用太多字体,2-3种足以;切记,少用斜体!看着真的很晕!

字号的统一

标题、副标题、正文内容,均设置统一的字号,需要特别突出的例外,但,尽量少用

字色的统一

太花就失去了重点,越想突出反而越被淹没,花素搭配得当看起来才美味哟~

举个热乎的栗子:

本PPT的字体——微软雅黑

本PPT的字号——标题40号字,内容10号字

本PPT的字色——R255,G255,B255

统一的目的是为了画面的清爽,让信息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现,并快速传达给观众,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PS:考虑到PPT在投影设备上的实际播放效果,内容字号需要加大到12或14甚至更大的字号,根据现场进行酌情调整,一旦全部做成图片定死,那会比较悲剧.

图片

PPT里用到的图片主要分为两种:背景图、内容图(必要的插图、图表等).

用来当做背景的图,为了将多余的信息剔除,我们可以对图片进行模糊化处理(嗯,这时候需要Photoshop相助了),从而突出文字信息.

如果是内容图,单张的相对好处理,一旦图片数量多了不好好排列就会非常杂乱.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多张图片的呈现上,整体色调的把握也非常重要.你可以玩撞色玩渐变玩灰调,只要看起来不要太可怕就行.

模糊化处理

不以画面突出为目的,主要作为气氛的渲染,可以采用模糊化或虚化处理的方式

多图列整齐

当图片大于等于两张时,安排好每张图的位置,码整齐了,乱放真的会眼花!

有时候我们还会给图片(其实文字和图片都是)的播放加入一些动画效果,设置一定的动作路径,为了使视效流畅往往需要反复调试,很考验耐心.所以也有人喜欢用Flash做PPT…(你够)

扁平化设计其实很早就有,追根溯源可以到抽象派、包豪斯甚至更久远之前.

但为什么它会让人觉得好像是个新事物呢?

1、人们对新名词的陌生;

2、人们对历史所知甚少(包括我这个历史白痴);

3、诸如Win8、iOS7等大众较为熟知的操作系统界面先后采用了这一设计方式,让看惯了具象化设计的人们顿觉耳目一新,加之它们在设计界的影响力,助推了扁平化设计趋势,使之逐渐成为一股潮流.而潮流,仿佛总是新的.

一样事物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已经经历了诸多衍变.它通过不断地自我调节来焕发生命力.我相信扁平化设计还会继续向前发展、进化,在无数设计师们的努力下探索出更多的新意.

最后,在“扁平化设计”这个名词本身就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去谈论如何达到扁平化,总觉得有点悬,但居然也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捂脸).